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才能实现创新

【作者】 李 琳

【机构】 山东省临朐县第五中学



【正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体育课堂教学应实现突破和创新。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各学校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具体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在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时代新人为教学出发点,树立以“健康第一”、“学生为本”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新理念,创造“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同时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观点,对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做好高中体育的创新性教学,与同行探讨。
  一、教学观念上要“摒弃糟粕”和“推陈出新”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也溶入了这一场课程改革的浪潮中。2001年9月“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全国38个国家级中小学实验区进行实验,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这一学科凭借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教育领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部在2000年12月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这一大纲的颁布使得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教学目标指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健全完善,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但是,时代发展总是在呼唤着深刻的变革,许多传统的内容模式已经与高素质、健康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些陈旧过时的观念和方法需要我们认真去反思和改变。
  二、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思考”和“追求创新”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影响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习惯把自身作为本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新《课标》要求努力转变师生观念,定位好各自的角色。在角色定位调整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教师的“主渲”成分,加大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无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和爱好都是一种内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必然会去投入,在不断的投入中,形成了爱好,并且会把爱好作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乐趣。
  体育课的一个基点就是激发和培养与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中,笔者将此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全力促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注重维护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合作效能。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要借助相关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性与个人特长的发挥。高中阶段将是他们“认识体育”的黄金时期,而许多人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和爱好常常是在参与“合作体育”中建立起来的,通过经常参与公共合作项目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合作效能的真正内涵,从而自觉地加强各项锻炼。学校体育,既需要营造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健身环境与氛围,也需要加强对一些专长学生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学校和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素质要提高,也需要兄弟学校间的共同研讨和交流。比如:举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与毗邻的兄弟学校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在校内则经常安排体育教师间的相互评教评课,取长补短、互动提高,等等。 
  三、师资力量上,建设一支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由此可见,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社会和经济都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作为某一区域高中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其当地教育整体发展是否协调统一,这个问题需要重视。现状是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不够合理,集中表现在女性体育教师偏少,仅有16.7%;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总体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体育教师的比例占49%。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把教育搞上去,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各级各类学校要继续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施整体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学校办学的关键。总之“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多元化,可以根据所授课的类型、内容、自由的组织形式,合理安排课堂结构。传统教学模式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敢于善于创新,因人而异不断探索,努力保障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