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作者】 潘春霞

【机构】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关小学

【摘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进行自我回顾和剖析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成长;教学经验
【正文】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有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人们常说写三年教案,不一定写出一个名师;而写三年教学反思,肯定能成就一个名师。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学习而不断成长起来的。那么,教学反思我们写什么?
  一、思不足之处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虽然在教学预案中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的某一环节总会产生一定的偏差。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梳理、剖析,使得它们成为以后教学中应汲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日积月累,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好几名学生在计算125×(8×4)时,误将括号里的乘号看做加号计算。我认真对错误原因加以分析:发现这与平时乘法分配律的练习较多有关,且125×(8×4)与125×(8+4)形似,学生易形成思维定式造成计算错误。反思后制定如下解决方法:第一,在教学中强调认真观察算式特点,做题前看清题目不要急于动笔。第二,在做乘法分配律的练习时,适当搭配练习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练习题目,以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克服习惯性解题思维定式,提高计算中的选择性反应能力。第三,在计算教学中,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同伴们应该注意的哪些地方。第四,整理错题集,再做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写上警示语,提醒自己。
  二、再思设计之处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经历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的过程后,对课前教学预案进行必要的取舍,如果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怎样去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对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我在教学《比的应用》时,发现课堂上学生都能积极探讨,总结规律,但是在实践练习时对一道题的分歧很大。我在教学例题时:李老师用2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教具,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7∶3,这个教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很多同学直接把20厘米直接按7∶3来分配。课后,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里的一个数量是两个量的总和。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是已知两个量的总和的情况,对于“总和未知”这一难点的突破不够明确。之后,我又设计了一堂延伸课,利用第一节课生成的错题资源,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怎么做?让第一节课做得较好的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一帮一交流,大家很快达成共识:应该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求长与宽,最后再计算面积。之后,我又让学生讨论怎样改动题目,这样做才正确。一会功夫,他们就想到把题目中的“周长是20cm”改成“长与宽的和是20cm”。按照这个思路,第二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并自己总结出了按比例分配的技巧和检查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再教设计让我和学生都有收获,但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  
  总之,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但要立足扎实的课堂教学,还要反省、思考。常言道:教而不思,是教书匠;思而不教,是教研员。教且思,才是现代研究型教师。一个教师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己,不断地认识自己,认真地反思自己,才能使自己在每天的教学中成长,在每天的成长中进步。通过教学反思,我们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从而走上一段新的教育探索征程。在教中思,在思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步入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教师反思力修炼》 邵清艳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