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刍议指导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作者】 崔文琼
【机构】 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成为高中新课程中的一个必修领域,其价值和理念正在得到广泛认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策略,指导学生给研究性学习正确定位,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教师指导,从多方面激励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关键词】高中新课程;策略;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刻不容缓。只有摒弃死板的、过时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能力,把学生最大程度地吸引、融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优化课程结构,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变革”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被人们逐渐认可。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不要把它看作是科学家的实验研究一样难以攀登,神秘莫测,又不要把它流于形式,其实它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这一定位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并保持学生研究探究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教学的每一个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从而使智能得到发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学生的“最佳发展高度”,设置问题情境,促进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交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充分发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创新
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其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无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他终身学习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学生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中,不在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内容,而是相互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等。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实施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探究创新。
三、加强指导,有力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要加强指导,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形成不同的操作特点。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各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而会出现了不同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各种发生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如此等等,需要在教师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来说,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一旦发现课题组活动质量有问题要找学生谈话,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等。研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已不能单独地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技术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教师要保持他的竞争力,就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工作。当教师以指导小组一员的身份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时,需要他能够既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虚心地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其他老师和与其通力合作。主动积极参加教师指导小组的工作,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通过教师指导,学习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自主探究创新,在具体实践中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实验是一个具有世纪挑战性的课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共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具体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勇于实践的能力,真正让研究性学习焕发出诱人的光彩来。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研究性学习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如何才能发展,能够很好实行,而同时又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增长学生的能力,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认真思考并践行。
参考文献:
[1]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原子能出版社 ,2002,(2)
[3]程正方:《现代管理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新课程背景下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刻不容缓。只有摒弃死板的、过时的、低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能力,把学生最大程度地吸引、融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优化课程结构,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变革”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被人们逐渐认可。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不要把它看作是科学家的实验研究一样难以攀登,神秘莫测,又不要把它流于形式,其实它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这一定位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并保持学生研究探究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教学的每一个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从而使智能得到发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学生的“最佳发展高度”,设置问题情境,促进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交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充分发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创新
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其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无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他终身学习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学生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中,不在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内容,而是相互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等。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实施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探究创新。
三、加强指导,有力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要加强指导,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的目标定位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时段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形成不同的操作特点。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自主管理的。由于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各组活动的管理组织和活动质量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各组工作侧重点的不同而会出现了不同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在小组研究中学生还会各种发生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如此等等,需要在教师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协调工作。具体来说,如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及时组织课题组之间的汇报和交流,一旦发现课题组活动质量有问题要找学生谈话,教育学生相互尊重和相互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之以恒的积极性等。研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已不能单独地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技术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此教师要保持他的竞争力,就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工作。当教师以指导小组一员的身份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时,需要他能够既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虚心地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其他老师和与其通力合作。主动积极参加教师指导小组的工作,是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备课质量,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调。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是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通过教师指导,学习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自主探究创新,在具体实践中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总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和实验是一个具有世纪挑战性的课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共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具体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勇于实践的能力,真正让研究性学习焕发出诱人的光彩来。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研究性学习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如何才能发展,能够很好实行,而同时又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增长学生的能力,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认真思考并践行。
参考文献:
[1]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原子能出版社 ,2002,(2)
[3]程正方:《现代管理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