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训练 对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性

【作者】 王晓红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城关镇回民第二小学



【正文】      创新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完美结合的再现。创新结果的显现要有夯实的根基作为坚实的基础,才能展现出灿烂耀眼的光芒。而这种基础不是与生俱来的,一蹴而就的,它是经过长期艰苦训练获得的。最终才能给我们以新、奇、特的感动和精神上的享受。那么,这种能力是怎样建构起的呢?是学生进入学习阶段开始,对新鲜好奇东西的探究逐步触动其内心蕴藏的尚未形成的想象力的开启,并促使其在想象力的运行中逐步培养起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虽然说,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名词,看似他们是毫无关联;但是想象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源动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思维快车道。所以说,只有二者紧密结合、相互支撑,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形成。而培养这两种能力的起点是小学阶段,所以说在小学阶段逐步培养他们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一、想象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实在因素
  想象力,就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能力。它不仅仅是过去为感知的事情的简单重复,而是能产生从未接触,从未感知过或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的事物形象,它属于创新能力的范畴,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而小学阶段是为今后社会人才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将获得的虽然还是知识,但这并说明不了想象力的培养就不重要,恰恰相反,一个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是影响他们获取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说明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小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培养想象力来说这无疑是个极有力的条件。再结合小学生思维的这一特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从语言描写和绘画入手,根据语言和绘画所表现的内容,在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是培养想象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语文和绘画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绘制景物,刻画人物的题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理解、体会这些题材中优美含蓄的意境,要让学生去咀嚼、去想象、去体会,让学生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这种感受的产生就是凭想象来完成的。
  (二)要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绘画素材的良好习惯。一个人如果词汇和绘画素材丰富,对想象力也是有大帮助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语言和素材贫乏与不贫乏的学生在思维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不相同的,想象力匮乏的学生,往往是无法联关准确的运用词语和素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三)努力丰富生活内容,扩大知识领域。生活与知识储备的愈多,想象力愈加自由,愈加丰富,生活与知识是展开想象的基础。因此,我们主张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局限课堂与书本,尽量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是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到见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新形象及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1、好奇心是一种探究新异事物的心理倾向,在少年儿童身上尤为突出,教师应当特别尊重保护、鼓励这种好奇心,使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永远充满旺盛的势头,为他的创新基于丰富的营养。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所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因此,保护儿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以便使他们具有一个“不空洞的头脑”是极其重要的。
  2、从学习方面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当培养学生爱看书、多读书、善思考、勤探索等许多良好习惯,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疑问时不仅要敢问,还要会问,不要怕说错,要取消不必要的顾虑;无论学生提出的什么问题,教师都应当热情而又有耐心地予以解答,不要对他们课上课下所提的问题不重视、不理解,或产生厌烦心理,这都是不应该的。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要创造一个适合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一改以往注入式、满堂灌旧等教学方式,进而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取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集中思维的状态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旧的教学方法恰恰是限制扼杀了这种积极性的发挥。现在这种教学方法课堂上虽然看上去有一些喧哗无序。正如有的专家所提出的那样,课堂的喧哗程度大致可以揭示一个班级的学习气氛,理想的班级环境是中度的喧闹,即师生之间进行语言交流而形成一种“嗡嗡”声。专家们认为,这种环境可以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活动,使其达到在学习中再创造的目的。
  纵观上述,学校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课堂,是训练想象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说,只有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正真培养出创新性的新型一代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他们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