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化学网络课程浅议

【作者】 夏明翠

【机构】 贵族省玉屏县玉屏民族中学

【摘要】要上好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笔者肤浅认为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更要关心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网络课程
【正文】
  一、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的教学理念。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二、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和变革
  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过程。学科网络过程的开放性、超文本的多媒体、非线性结构及整体性,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肖川博士认为自主学会自主学习就是所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以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识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适调。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具有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异步的个体学习的教学平台,具有支持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讯的强大交互功能,教师要学习和研究利用。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教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如下: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本着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其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2)探索研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课程信息资源库,运用相关链接、E-mail、BBS课程论坛,OICQ实时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搜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3)总结提高。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
  五、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人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应当传授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性,综合性和非线性结构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提供可操作的平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科网络课程的综合性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整合不用学科领域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使用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现行技校条件理,学科网络课程的最大缺陷是难以表现学科行为性的内容和情感性的内容。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中,既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利用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对学的影响是任何机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育人的责任显得更加紧通,更加重要,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在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中,课程与教学过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不再是一种指令和规定,教学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由于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不再是孤立、封闭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体验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的课程观要求每个教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课程和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