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思考

【作者】 周海元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城关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观察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新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从培养观察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设疑思考等几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加强学生观察力培养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观察力;培养
【正文】
  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力,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的能力,有利于学好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1.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助推器,是促使人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在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地理自身魅力吸引学生。首先要充分展现地理课程设置之美。地理课程主要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编排,用自然景观图充分展示了自然、人文之美及其内在关联。特别是精美的地理图像增强了地理教材的直观性和形象感,让人赏心悦目,很容易吸引学生观察的兴趣。其次是充分展现地理的实用价值。通过展现地理所倡导的理念,让学生发现地理学习对自身发展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深刻地认识到地理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在地理中进行观察的兴趣。二是增强学生地理观察的成功体验。人都渴望成功,而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与决心。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习地理、观察地理图像的过程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体验成功。观察地理图像的技能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地理图像,加强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正确、高效地掌握观察方法,从而在学习地理中更加得心应手,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譬如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地理景观,并准确描述地理特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学好地理、观察图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观察中设疑思考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学会观察。譬如在教学亚洲自然环境的有关内容时,为了让学长了解和掌握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教师将亚洲地形图展示给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可以主要了解亚洲的地形的基本情况,但缺乏观察的深度。此时。教师就要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和思考,从而增强观察的有效性。如亚洲中各个地形区是怎样分布的?亚洲地势情况如何?随着问题的牵引,学生的观察也随之深入,学生的思考也更加全面、深刻、透彻。通过长期坚持,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够就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
  3.加强观察方法指导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观察得更有准确有效。故此,必须通过观察方法指导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故此,在初中地理观察过程中,要切实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观察方法,如按顺序观察法、从总到分观察法、动静结合观察法,位置转换观比较观察法等等。通过指导学生准确、熟练地应用这些观察方法,可以在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如在地球自转运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换位法来观察地球自转时所看到的不同方向,从而使学生理解在北极点和南极点观察到地球自转方向的不同的原理,在北极点上看到的是逆时针方向,而在南极点上看到的是顺时针方向。通过这样的观察引导,让学生知道今后可以根据地理自转方向来判断观察点所在的具体位置。也可以根据南北极点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4.明确观察任务,夯实观察效果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且以“00”后的学生为主,所以其在观察能力方面还处于基础阶段,因而往往难以全面的认识观察对象,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引导其切实掌握观察任务,从而确保观察的针对性,也能有效的避免盲目性的观察,例如在对本地气候特征进行概括时,教师就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对其观察和分析之后对其特征进行明确。所以必须要求学生明确此次观察任务主要是找出气候的特征,并在观察中加强学生的引导,使其始终结合观察目标进行观察,在促进学生智慧启迪和思维发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进而更好地夯实观察效果。
  5.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其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观察效果。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应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尽可能地实现观察和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并对问题的出现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从而更好地为问题的优化和完善助力。例如在学习世界气温的分布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后很快就发现了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的等温线弯曲。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不妨再次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部分学生还是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再次展小世界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南北半球海陆的分布情况,不时地发问并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疑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学习成效。所以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师,必须思考采用哪些方法促进学生观察力的提升,并将其应用到日常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夯实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郇丽霞.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图能力[J].学周刊,2015,34:112.
  [2]张福渠.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策略[J].学周刊,2013,31:62-63.
  [3]左想.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4,0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