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现象与思考

【作者】 陈昌啟

【机构】 贵州省松桃县孟溪镇油蓬村完小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四个方面对题目进行论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观察思考
【正文】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同时,让课堂教学更精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尤其是“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大家都对它是一片赞扬之声,但大家在评价的时候只看到其中比较好的一面,在小学教学中“合作学习”也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不能为概念而概念,让合作学习走过场。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受到有关人员的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股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可见,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没有价值的。
  二、 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有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能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中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是灵丹妙药,包治学习上的百病: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让学生合作学习;刚一上课老师就叫合作学习;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产生厌烦的情况下老师仍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学生发自内心,确定需要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 合作学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不合理(有的组全部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个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干),人数不合理(有的二、三人,有的五、六人),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合作学习时自己在想与教学无头的事。
  四、 合作学习取代了学生的独立学习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中仍一小部分学生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要知道在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中独立学习是占主要的,因为生活中需要独立学的时候太多太多。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产。因此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 、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共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二) 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流水平低;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需要协作时“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 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这位老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情况五花八门。面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虽然影响合作学习实施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对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关注。我们应当认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能做到创造性的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的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