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能力生根

【作者】 蔡丽田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能力生根计划也渐渐渗透到海峡两岸各个学科,它强调“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系统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学科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也做到能力生根,是一个值得学习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教师素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生根
【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初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而实现这一系列的教学目标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可见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来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心呢?
  一、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生根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等都强调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示范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和市场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有了新的定义。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奉献”是教师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具有复杂行、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等特点。教师所付出的复杂劳动,不可能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同时学校培养人的教学活动具有滞后性和间接性,不可能立竿见影看到成效,所有老师的付出得不到认可,不被理解。但是,没有奉献精神,教师就失去了他的高尚和纯洁。我是个青年教师,虽然没有许多游戏老教师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刻体验,但是凭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恒心,我时时处处都在提醒自己:要给学生树立一个乐于奉献的好形象。从清早进入学校大门,看到我理所能及的事情绝不推脱,一个空饮料瓶躺在地上,立马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办公室从来不排值日表,只要我先到赶紧打扫卫生;党支部安排工作,不是我范畴的,只要能帮上也总是积极主动;同事有事帮忙代几天课,绝不推脱……我没有向领导提出我多做多工作得给我计超课时费,我没有抱怨组里的同事为什么不来做值日,我更没有觉得自己多付出了心里不平衡委屈。我始终坚持着“我奉献,我快乐;我奉献,我有用”的人生信条。这一切并非刻意作秀,没曾想学生们却都能看在眼里,七(4)班的几个同学,每节课都提早来到机房里,放弃珍贵的课间十分钟来主动擦拭机器,扫地拖地,节节课如此。我感到很是欣慰。这不是我要求的,我也没有因为他们做了这些就给多加分或者多加表扬,但是他们却坚持做着,得到的只有我赞许的目光!
  “公正”就是“公平,合理”。公正既是教育目标之一,又是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因此失去了“善”的价值。我们的机房里上课时要求学生穿鞋套,一来是为了减少尘土,二来木地板也避免了划伤。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准备一双鞋套在讲台上,并事先声明:此鞋套只能用于班里唯一一名没有带的学生,倘若有两人,那谁也不能用,就得自己去想办法。学生们都很自觉的带好鞋套,可是难免有人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拿,比如去老师办公室了,跑操回来晚了,班级门锁了等等,这时候他们会仔细观察,全班是否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如果是他会自己去讲桌上拿那双鞋套穿上,如果是两个人,谁也不能开口。因为我一直是按着我说的去执行的。没有你因为今天班长没带就给特殊,让其他没有带的同学自行解决;也没有因为你是班级的差下生没有带,就故意不给你用等。公平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并同时伴随着诚信。让这些可贵的品质如春雨润物般无声的栽种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二、加强教师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生根
  古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都是对教师文化特征的要求。而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增长并且不断老化,首先需要教师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同时,教师是唯一信息源的传统文化被打破,现代通信、传媒技术的发达,使得学生也是文化资源的拥有者,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多元文化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再次,创新和实践的时代要求以及千差万别的学生,更要求教师改变教书匠的刻板形象,积极、自觉的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
  虽然心理学的有关研究么有表明教师知识的总量与教学效果之间的正相关,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教师来说,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是必要的,他是教师能否有效实施教学的前提保证,也是教师子所以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主要特征。
  我们所面对的孩子,都是十来岁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多数都不错,接收信息的渠道又非常广泛,大量的纸质书籍电子书、电视电影、网络、微信等,可以说他们脑袋里的知识储备是很丰富的。时事政治、汽车、热映电影、畅销图书、当红明星、网络热词等,无论信息的好坏多少,他们都吸收了进去。而如果不想落后于学生,又能知此知彼,了解学生动态和感兴趣的话题,你就必须要多学习,多看书,多看新闻报纸等。七年级的学习内容中有学习制作演示文稿这一章的内容,我给定了几个相关话题要求孩子们下去准备材料,独立制作一个完整的PPT作品。上课时,我点拨完PPT的制作方法、动画的定义、声音的插入后就发下去任务,自己完成。等学生们交上来作业之后我才发现,他们制作的内容中有很多是我一点都不了解的。比如有人做了《TFBoys》,内容完整,有图有字,链接正确,动画合理,但是我却不知道他们是谁?赶紧百度一下才明白学生们多么喜欢这三个男孩子。另一个同学做了《火车的历史》也让我耳目一新,火车发展的历史反映出了随着经济发展时代的更替。《圣诞节》是一个女生的作品,或许是她和家人信奉基督教,做了一期关于基督教徒如何度过圣诞节的种种,而我不是信奉基督的,所有自然对此了解的也不多。
  从这一次小小的作业上,我就已经深深的感到孩子的个性差异是如此之大,而他们所涉及到领域又是如此繁多,虽然并没有要求教师做一本大百科全书,最起码的一些常常跃入眼帘的热点应该要去了解,最近畅销的书籍也应该去看一看,为了给学生一碗水,你是一桶水早已不够,你应该成为活水的源头。
  三、注重教师的人格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能力生根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表现,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复杂多样的人,其劳动是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特别强调:在教学工作中,一切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对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形象。
  理想教师的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等。我自认为是一个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情绪激烈而且不稳定,容易激动,更冲动,有时还有暴力倾向。我性格开朗,能够理解学生,从来不说过激的话来激怒学生。所以总是能和学生们和睦相处。
  以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我发现,学生“害怕”你,不是因为你个头高大能镇住他,也不是因为你如何严格而敬畏你,更不是因为你的专业知识多么渊博而信服你。他们“害怕”你不是真的怕你,不和你顶撞,能够遵守你制定的课堂纪律,完成你的作业,愿意听你的“指挥”,都是因为孩子们喜欢你。信息技术课一直都是学校不容易控制的课程,学生们喜欢上课,但是不想做作业;机器运转的声音,敲键盘按鼠标、交头接耳的声音就足以压住了你的声音;想玩游戏,又害怕被你发现告诉班主任,告诉家长;天天想来上课,就是不穿鞋套;最无奈的就是压根不把你当回事,给不给期末评价都无所谓的学生。而要想克服掉这一切困难,顺利完成工作,还能与学生和谐共处,就是展现你人格素质高低的时候了。
  我受学生喜爱,原因是刚柔并济,严宽适度,以身作则,以礼在先。
  1、尊重每一个孩子。不以成绩好坏、家庭背景、外貌长相等区别对待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不一定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就做的好,因为他们有的就瞧不上这门课,不给考试加分,也不能报送高中;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接触计算机多,感兴趣,信息技术课上能体现他的长处,愿意好好表现;还有那些智力障碍的,家庭条件差就接触不到电脑的孩子,我也从来不歧视,依据你个人的程度完成就可以,期末总是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只要你悉心呵护,都能成长为可用之才。
  2、严宽适度。严,严在纪律上,一定要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说话讨论两人能听到就行;严在作业上,有能力应该完成作业的同学一次也不能放过,每节课都反馈上次没交作业的人,让他不要在任何地方放松自己,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滑落。宽,宽在思想上,不拘一格,想法不同作业可以不同,只要能完成要求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可以非常灵活;宽在个别特殊同学区别对待上,能力有大小,态度很重要,只要认真对待,我一定是依据学生的能力给出作业的难度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不惧怕上信息技术课,
  3、以身作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好作业,确定重难点,积极引导延伸拓展。作为教师不备好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解决不了,就是没有充分准备好,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对你专业上的敬佩。只有你做好了你该做的,在要求学生时,他们才会言听计从。
  4、以礼相待。与学生人格平等,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一视同仁的与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心理相容,和学生在心理上是协调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是师生关系亲密,情感融洽、平等合作。不说不礼貌的词语,不因为是教师就觉得高人一等,就可以出言不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激怒了学生,是教师陷入尴尬的局面,给工作增加麻烦和负担。要常保有一颗长者的善良之心,想想孩子终究是会长大懂事的,到学校来正因为是需要我们的教导。
  总之,教师的综合素质应该是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格素质三者统一的整体。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一个不断改造与提高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的科学认识,需要教师自己自觉建构。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才可能让生活学习的各种能力真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科研出版社2002年7月。
  [2]《教育通论》 郑金洲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