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语文朗读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

【作者】 唐新文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河北街小学校

【摘要】继承和发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此,我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的经典诵读活动。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熏陶的教育,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可为他们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其主要做法是:以环境来烘托,构建书香校园,时间保证,确保“诵读经典活动”的顺利开展。选编好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导航。
【关键词】环境;时间;教材;活动;方法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传统都是我们的选择,而开展“诵读经典 传承中华文明”的经典诵读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有效方式之一。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品质、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转眼间,我校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已经三年有余了,在这三年中,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诵读活动,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老师素质也大有提高。现在我就谈谈我校是如何开展“诵经典传承文明”活动的。
  一、以环境来烘托,构建书香校园
  1、书香校园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故事就说明了环境的重要。营造校园环境,打造儒雅书香环境。当你走近河北街小学的大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题有“书香”二字的石碑,让你一下子嗅到学校浓郁的文化气息。走进校园,美丽的校园墙上书写着《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内容,在学校的读书长廊里,摆放着一摞摞带着浓浓墨汁味的书,孩子们可随意阅读,饱览群书。
  2、书香班级
  学生来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度过,所以,我们让班级的墙壁也充满了书香气息,让诗意盎然的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我校各班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角”,墙壁上开辟了读书专栏,如“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小荷才露尖尖角”........张贴学生作品,黑板上有每日一诗,学生在教室抬头便见诗,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文气氛中。学生容易在诗化的环境中受到感染,能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这时学生的行为也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洗礼,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
  3、书香家庭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读书氛围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家庭环境的熏陶,要求亲子共读。我就在家长会上提出要求,希望家长给孩子一个独立的阅读空间,每一天与孩子共享不少于10分钟的诵读时光,每月陪孩子逛一次书店购书,使家长成为诵读活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和监督者,从而促进学生快乐阅读的深入开展。制订亲子诵读计划,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美文,互相学习,要求学生每天把在学校背诵的一首古诗背给家长听。通过这些活动,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场所,使语文学习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二、把握诵读的原则
  不求甚解,须知大意。小学生诵读经典应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再熟读成诵。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
  三、合理安排时间
  孩子们可以读的书这么多,是不可能一下子或短时间里完成的,这就需要一步一步来,究竟怎么带他们读呢?首先要得到时间的保证。我校每周一的集体朝会上,都由滕娟老师带领着大家学习一首古诗,各个班级每天也是坚持了晨读、午诵。每天早读二十分钟读经典,其中拿五分钟复习前一天的内容,然用十五分钟让学生读新内容,孩子们基本能背诵,即使不能背下来的,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五分钟,学生就能牢牢记住了。诵读内容也是循序渐进,读准——读熟——读美,主要是读出诗歌的韵味,学生在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中体会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
  四、因人而宜,精挑细选教材内容
  现在市面上的书可谓是琳琅满目,走进书店难以选择。所以这就要我们学会取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进行选择。低段的孩子可以先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这些启蒙学书;中段的孩子可以选择背诵《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和大量的古诗词;高段继续背诵大量古诗词外,可选择背诵《孟子》、《古文观止》、《史记》中的精篇名段。其次是优秀的散文、优秀的外国经典读本、童话寓言等,最后还要涉及一些国学经粹,如我国的《西游记》、《红楼梦》,英国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法国莫里哀的《悭吝人》、俄国果戈理的《死魂灵》等名著,我们都可以带孩子多读一些。对于内容的选择,我们也是精挑细,适合各个年级阶段,比如古诗都是各年级要求必背的诗,去年我校的经典诵读内容就是一个组的语文老师选择再加以综合,更适合自己的,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我们五年级结合我们的语文课,选择了《笠翁对韵》,我班的孩子学习了以后,他们明白了对联的特点,掌握了贴对联的方法,随便一幅对联,他们一眼就能分出上联和下联。我想孩子们这些能力的获得,应该归功于孩子们长期诵读经典的结果吧。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作为国学经典原文而言,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七八岁的孩子了,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经典,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校针对不同年段开展了竞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稚嫩的童声响彻校园。在2012年的六一,我校又以“书香六一,幸福童年”为主题开展了活动,学生们有的吟诗,有的唱诗,载歌载舞,特别是我班表演的《三字经》,孩子们一会儿诵,一会儿唱,穿着汉服,摇头晃脑,真有读古书的味儿,博得了大家一阵阵的喝彩声,也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总之,全校孩子在快乐中又受到了古诗的熏陶。为庆祝传统佳节,我们还发动学生搜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报,或写春联等。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们传统文化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
  在诵读经典中,孩子们明白了许多道理,懂事儿多了。比如在上学期期末,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班成功地上了一堂《爱在我心 恩伴我行》的道德讲堂课。孩子们深情地吟诵了《烛光赞》,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情,而后,唱起了《感恩歌》,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人。这堂课以后,孩子们更有礼貌了,班级更融洽了,学习风气更浓了。看到这一切变化,我知道那都是孩子们在经典学习中渐渐长大了。
  六、教给孩子们好的方法和技巧
  国学经典的学习,除了诵读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诵。自古诗人作诗都是先吟后写的,用这种方法学习,是还原经典学习的必要,而且还会减轻学习疲劳。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根据文体遵循吟诵规则: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依字行腔等等,有时候配上喜欢的动作,有时配上喜欢的调子,学生根据声音的不同很快且很牢地记住经典。
  七、以诵读经典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
  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搜集整理本年级的诵读内容,打印成册,制成简易实用的校本教材。音乐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指导学生编排一些相关的文艺节目。美术学科则可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著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校,指导学生给经典诗文配画,使学生充分感受我国文化艺术的魅力。  
  品读经典文化,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围里建立小学生的精神家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和我的孩子们带来一片生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一定会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培养更加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建顺 陈琴 《我爱吟诵》、北京接力出版社2012年9月版。
  [2]陈琴 华一欣 《经典即人生》北京中华书局2011版。
  [3]张亚新:《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