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与实践

【作者】 栾 军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二十一中学



【正文】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新的课堂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宗旨就是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不能再“涛声依旧”,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一、运用幽默语言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对老师来讲,语言是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情感直接牵引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
  二、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以多角度的问题呈现方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这课时,我按照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自学交流—定时训练—当堂训练—反思升华模式实施教学。学习目标是体会“一元”到“多元”的转变,给出时间,看书的范围及思考的内容。给出自学指导,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看书,宜动口及动手。因为这一章是在学生对一次方程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的,很容易过渡。自学交流,自学过程中教师勤于巡视,指导和鼓励。学生小组汇报知识点,得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征,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概念,并估算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定时训练,当堂训练。这时教师注意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迅速,认真,准确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知识,在反思中升华知识,增强迁移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开放教学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主导作用。许多教育家认为学生自己也可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并对传统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给予了尖锐的抨击,认为“纪律则是通过自由而来”。的确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热烈讨论,踊跃交流,我的尝试是: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展示思维的条件和机会,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展示思维,激励其主动探究问题。同时也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思维活动。
  例如,从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不相邻的各顶点,把这些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问题:(1)每个图形分别画了几条线?分成几个三角形? 
   (2)如果是十边形呢?二十边形呢?要不要画图?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思考过程和大家说说好吗?思考:还有其他的分割方法吗?仿照前面的研究方法,从你的分割的图形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动手,再小组交流。教师可以来回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并适当指导。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现、研究、探索的平台,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参与和探索的成功。
  四、强化操作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初中生对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比较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加强直观教具的演示和让学生操作实践是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革新学生评价使学生实现自我
  学生、教师、家长是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我们过去偏向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应该是听从老师的话,这好象是天经地仪的事,如今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就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学生感觉是最真实的。由此可知学生的自评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长对教学的不了解,他们的评价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家长如果对学校工作了解、支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会学习是终身受益的。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条件,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合作与交流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