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作者】 赵 红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中学

【摘要】在社会剧变转型、时代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实际教学提出了一些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新的问题,产生了一些必须解决的新的矛盾。各地各校在新课程改革纲要的引导下纷纷开展起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随着各地各校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许多有关师生互动的问题涌现了出来,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形势;师生互动;对策和途径
【正文】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条规定给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师生互动,通过互动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一、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以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轻过程重结果
  改革以往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侧重于改变静态知识的观点,建立一个知识的动态视图,以价值为基础进行转移,也就是说把以知识为基础转变为以发展为基础,所以要把学生的发展当成目标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并不仅仅是把课本上现成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进行深入的思维互动,进行思想交流,从互动交流中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真理的过程中来。
  2.缺乏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启迪。由于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受到过去的考试制度的限制,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的知识,把课本知识当做最高目标,就造成了压制或者取代了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的知识,把课本知识当做最高目标,就造成了压制或者取代了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
  3、课堂师生互动形式单一
  教师在课堂中常常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会把学生的问题引到教师自己准备的问题上,却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是不是学生真正“想研究的问题”。所有的这些现象,只是在一味的追求互动的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也就不可能达到新课改提出的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各项能力的目标要求,不能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
  4.师生间互动的缺失
  课堂教学应以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以及价值观为目标,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积极主动的师生互动。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形成,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发展者和学习者。
  二、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对策和途径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接受能力及性格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通过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变革,营造各种适合教育的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的活跃性,尽最大可能来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建设。在学生同老师的不断交流过程中,只有双方同时发挥积极性,真正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感悟,才能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道德水平。
  1、营造参与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公平、平等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和老师公平、平等的进行交流的目的。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保持公平、平等的地位,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心底的认可,使学生来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而进行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都是彼此之间进行的互动,彼此之间进行互动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方式。将小组任务平均分配,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为了圆满的完成小组任务,每个人都必须同别的学生进行合作。教师作为旁观者,在同学需要帮助时要进行一定的指导。
  3、提升学生提问意识
  在日常的书面作业中让学生学会提问。学生在做书面作业时,必然要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以及自己的聪明才智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评价。当学生碰上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学生用较强的创造能力去解决。但由于综合知识组合能力的限制、思维角度的不同,学生在做书面练习中必然会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学生为了能够圆满完成作业,需要对自身知识进行整合并且发挥主动性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学生应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不可避免的遭遇困难,因此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这时应指导学生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要让问题遗留在原处。
  4、带领学生走向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如果只是依靠课本上现有的知识明显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因此老师应当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对课本知识进行填充,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对课本知识进行感悟,借此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将课本知识贯彻到实践生活中去,将来自于生活的知识重新融入到生活之中。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本知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感悟所学到的知识,从而能够使学习成果更加稳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深刻了解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进行体验和感受,只有通过自己亲身得出的结论,学生才能真正接纳,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在生活高中习,在生活中践履,在践履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绝知此事要躬行,才能克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毛病。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都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实现;只有在体验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