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依托语文教材 挖掘交际话题
【作者】 周 笛
【机构】 贵州省石阡县实验小学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从课文题目入手,挖掘口语交际话题”;“从课文插图入手,丰富口语交际话题”;“从文中的对话入手,扩宽口语交际话题”;“从补的课文内容入手,升发口语交际话题”五个方面对标题进行阐述。【关键词】语文教材;交际话题
【正文】
人教版低年级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其训练内容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每单元只须一至两课时,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依托语文教材,创造性地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环节,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从课文题目入手,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课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提炼,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了解了一大半。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既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创设愉快和谐的浓厚气氛,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也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课一开始,我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鱼生活在哪儿吗?”这个浅显的问题,大家脱口而出:“池塘、大海里。”我出示课题,顺势引导:“小朋友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浅水洼是什么样的?小鱼不是在池塘、大海里,怎么会在浅水洼里?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样了?……学生对课题产生了奇思妙想,思维更加灵活了。这时,我引导学生读书,并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无疑是一次思维的训练过程,更是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从课文插图入手,丰富口语交际话题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表达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称赞》一文时,我让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四幅连环画;接着提出一系列问题: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做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它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觉到什么?并强调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分小组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学生按提出来的问题很有条理地进行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学了课文后,教师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从文中的对话入手,拓宽口语交际话题
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课堂上,可将教材演变成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分小组进行对话训练。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并进行对话练习。学生把狮子的话,那帝王的至高无上的口气,猫头鹰的神气,袋鼠的激动,小猴的机灵、干脆,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学生领悟到了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了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变换语气、语调,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从课文内容入手,拓展口语交际话题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我认为课文还应成为学生说话的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好教材。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服务。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深入挖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利用。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主要介绍黄山的石头。教师常在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文意、写作方法和进行必要的作业训练之外,就觉得没有可以利用了。其实不然,我教学这篇课文时,就进行了这样的延伸:“同学们,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黄山奇石’呢?”(课件出示黄山的石头)一时间,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要求扮演“导游”。我趁机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当指导。然后,让学生逐个上台介绍。每个学生不仅讲得有条有理,而且语言丰富多彩。
从学生头头是道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完全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的水平。通过这样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指导、训练、学习、提高。
五、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生发口语交际话题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如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就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的结尾写到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个结尾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个结尾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做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森林里的动物会对熊爸爸和小熊说什么呢?”孩子们把自己也融入到文章具体角色中,一下子来了兴致,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小兔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有家可住。”松鼠说:“谢谢你们,要不,我就没松果吃了。”……孩子们畅所欲言,既明白爱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的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人教版低年级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其训练内容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每单元只须一至两课时,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依托语文教材,创造性地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环节,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一、从课文题目入手,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课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提炼,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了解了一大半。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既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创设愉快和谐的浓厚气氛,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也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课一开始,我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鱼生活在哪儿吗?”这个浅显的问题,大家脱口而出:“池塘、大海里。”我出示课题,顺势引导:“小朋友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浅水洼是什么样的?小鱼不是在池塘、大海里,怎么会在浅水洼里?浅水洼里的小鱼怎么样了?……学生对课题产生了奇思妙想,思维更加灵活了。这时,我引导学生读书,并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这无疑是一次思维的训练过程,更是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从课文插图入手,丰富口语交际话题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表达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称赞》一文时,我让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四幅连环画;接着提出一系列问题: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做什么?它们会说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它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觉到什么?并强调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分小组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学生按提出来的问题很有条理地进行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学了课文后,教师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从文中的对话入手,拓宽口语交际话题
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课堂上,可将教材演变成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分小组进行对话训练。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我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并进行对话练习。学生把狮子的话,那帝王的至高无上的口气,猫头鹰的神气,袋鼠的激动,小猴的机灵、干脆,表演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学生领悟到了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了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变换语气、语调,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从课文内容入手,拓展口语交际话题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我认为课文还应成为学生说话的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好教材。教师要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服务。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得深入挖掘教材,对课文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利用。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主要介绍黄山的石头。教师常在让学生学习字词、理解文意、写作方法和进行必要的作业训练之外,就觉得没有可以利用了。其实不然,我教学这篇课文时,就进行了这样的延伸:“同学们,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黄山奇石’呢?”(课件出示黄山的石头)一时间,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要求扮演“导游”。我趁机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当指导。然后,让学生逐个上台介绍。每个学生不仅讲得有条有理,而且语言丰富多彩。
从学生头头是道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完全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语言交际能力的水平。通过这样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指导、训练、学习、提高。
五、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生发口语交际话题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如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就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的结尾写到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个结尾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个结尾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做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森林里的动物会对熊爸爸和小熊说什么呢?”孩子们把自己也融入到文章具体角色中,一下子来了兴致,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小兔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有家可住。”松鼠说:“谢谢你们,要不,我就没松果吃了。”……孩子们畅所欲言,既明白爱护花草树木的重要性,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的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