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
【作者】 张 芳
【机构】 江西省赣县南塘中心小学
【摘要】写作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其言不难见写作的重要性。【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作兴趣;实践积累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如今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经历较少,写作成了学生望尘莫及的一大难事,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习作更是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常常效果不大。通过《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记得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师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学生想不想写,会不会写,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写,认真的写。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为此,我想了很多方法,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训练写作不仅仅在于作文课上,而是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课文生字时,常常进行一些口语训练比赛,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好词,不仅仅是掌握生字词语,还要用词语说一句话,每节课,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好的句子写在纸上,然后贴在班上的展示栏中,每个星期一,负责人把那些句子抄写在后面的黑板上,并把学生名字写在后面,利用早读课,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读。当然,要适时地进行奖励,并且大力的表扬和宣传,这样就无限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在无形之中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时,让学生进行练笔,写《家乡的秋天》,可以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文章里的好词佳句。当我看到孩子们在文章里能很好的把好的词语和句子用上时,我很欣慰。如“枫叶一片片落下来,像一枚枚邮票,邮啊邮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田野像金黄海洋”“树上结满了果子,梨啊,苹果啊,你挤我碰的,好像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等等好的句子,让我很意外。在后面的单元里,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文章从一年四季写了小兴安岭的景物,于是我让学生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一年四季的家乡,在原来的基础上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了。家乡会写了,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写校园,举一反三,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写景的作文了,所以在后来的考试中,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写作。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班上的好人好事可以记下来,每搞完一次大扫除可以把感受写下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可以记下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三,加强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积累素材的一种重要形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但是仅仅从课文中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素材。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比如,?从二年级始,孩子们就每人必备一本童话故事,课余时间都围一起看故事书,正是因为有了平时的课外积累,所以在习作童话故事时,孩子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这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如今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经历较少,写作成了学生望尘莫及的一大难事,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习作更是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常常效果不大。通过《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记得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师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学生想不想写,会不会写,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写,认真的写。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为此,我想了很多方法,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训练写作不仅仅在于作文课上,而是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课文生字时,常常进行一些口语训练比赛,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好词,不仅仅是掌握生字词语,还要用词语说一句话,每节课,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把好的句子写在纸上,然后贴在班上的展示栏中,每个星期一,负责人把那些句子抄写在后面的黑板上,并把学生名字写在后面,利用早读课,带领全班学生一起读。当然,要适时地进行奖励,并且大力的表扬和宣传,这样就无限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在无形之中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时,让学生进行练笔,写《家乡的秋天》,可以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可以运用到文章里的好词佳句。当我看到孩子们在文章里能很好的把好的词语和句子用上时,我很欣慰。如“枫叶一片片落下来,像一枚枚邮票,邮啊邮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田野像金黄海洋”“树上结满了果子,梨啊,苹果啊,你挤我碰的,好像争着要人们去摘呢”等等好的句子,让我很意外。在后面的单元里,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文章从一年四季写了小兴安岭的景物,于是我让学生仿照这种写作方法写一年四季的家乡,在原来的基础上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了。家乡会写了,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写校园,举一反三,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写景的作文了,所以在后来的考试中,学生们轻轻松松地写作。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班上的好人好事可以记下来,每搞完一次大扫除可以把感受写下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可以记下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三,加强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积累素材的一种重要形式。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但是仅仅从课文中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素材。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比如,?从二年级始,孩子们就每人必备一本童话故事,课余时间都围一起看故事书,正是因为有了平时的课外积累,所以在习作童话故事时,孩子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这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