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四结合
【作者】 龙晓艳
【机构】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桐木坪村完小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直观与抽象相结合”;“动口与动笔相结合”;“解题与偏题相结”;“基础与提高相结合”四个方面对题目进行论述。【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结合
【正文】
应用题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及所学学科知识特点,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时应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直观与抽象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应从应用题知识启蒙——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简单应用题的解法入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表象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从生动直观的例子向抽象的思维转化,再通过必要的操作活动建立表象。如:从操作实物到语言叙述。
1、先摆上5个★,然后再让学生摆上2个。问:一共有几个★?
2、把学生摆上的2个★拿掉。师口述:如果再摆上3个★,现在一共有几个★?
3、完全离开实物。教师手中有4个★,小红又给老师4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
4、如果老师左手拿5个★,右手拿的★与左手同样多。两只手中一共有多少个?
还可以进行由图形——语言进行由图形——语言叙述,或由实际操作——图形——语言叙述等训练。
这样,由完全直观——直观与抽象相结合——抽象——抽象与想象结合,在表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展开想象,逐层提高思维强度。
二、动口与动笔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是应用题教学的初始阶段,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条件与问题的对应关系,逐步学会解答相关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解应用题,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多说,能说,会说,通过说来了解学生的分析过程、思考思路,通过说来适当加大训练量,通过说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常规训练
(1)口答算式与结果:“小朋友,真听话,整整齐齐排好队。28人排4行,平均每行多少人?”(要求学生口答算式并说出结果)
(2)先补条件,再说出算式与结果。二年级共买了20把扫帚,
,平均每班分几班?
(3)看条件,提问题,再解答。商店里3盒排球,每盒6个,卖出了12个, ?
2、看条件与问题,并将它们组合成应用题。(读题后,口头列式计算)
这种练习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又能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其中一组不能组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解题与编题相结合
编题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与解题相比,它具有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1、根据条件提问题,再列式解答。
第一个笼子有6只小鸟,第二个笼子有10只小鸟。(按思维层次,可提出以下问题)
(1) 两个笼子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 第二个笼子比第一个笼子多多少只小鸟?
(3) 第一个笼子比第二个笼子少多少只小鸟?
2、补条件
一本故事书有50页,小强看了18页,还要几天看完?
这道题能解答吗?该怎么办呢?
3、补条件,补问题。
,每块橡皮5角钱。 ?
4、看图编题(略)
5、看算式编题。(略)
6、续编应用题。(略)
四、基础与提高相结合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应用题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与训练。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到位,而且要合理的拔高,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训练方式与方法。
1、 互遵思维 的训练。将加法题改为减法,如:树上有16只小鸟,飞走了9只,还剩下几只?可改为:树上的小鸟飞起了9只,还剩7只,树上原来有多少只小鸟?(其它改法略)
2、 条件与问题对应的训练。如:同学们做了30朵红茶,16朵黄花,送给学前班小朋友20朵红花,12朵黄花。共送去了多少朵?送去的红花比黄红多多少朵?(或送去的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等等)。
3、 选择条件的训练。如:学校原来有3排房子,共15间,又盖了12间。现在学校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4、 条件干扰与隐蔽条件的训练。如:妈妈用36元钱习来12千克菜果,第一周吃了3千克,第二周吃的与第一周同样多。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总之,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努力探索,正确引导学生,我们的小学教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教法定会绽放出鲜艳夺目的花朵。
应用题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及所学学科知识特点,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时应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一、直观与抽象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应从应用题知识启蒙——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简单应用题的解法入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表象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从生动直观的例子向抽象的思维转化,再通过必要的操作活动建立表象。如:从操作实物到语言叙述。
1、先摆上5个★,然后再让学生摆上2个。问:一共有几个★?
2、把学生摆上的2个★拿掉。师口述:如果再摆上3个★,现在一共有几个★?
3、完全离开实物。教师手中有4个★,小红又给老师4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
4、如果老师左手拿5个★,右手拿的★与左手同样多。两只手中一共有多少个?
还可以进行由图形——语言进行由图形——语言叙述,或由实际操作——图形——语言叙述等训练。
这样,由完全直观——直观与抽象相结合——抽象——抽象与想象结合,在表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展开想象,逐层提高思维强度。
二、动口与动笔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是应用题教学的初始阶段,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条件与问题的对应关系,逐步学会解答相关问题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会解应用题,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多说,能说,会说,通过说来了解学生的分析过程、思考思路,通过说来适当加大训练量,通过说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常规训练
(1)口答算式与结果:“小朋友,真听话,整整齐齐排好队。28人排4行,平均每行多少人?”(要求学生口答算式并说出结果)
(2)先补条件,再说出算式与结果。二年级共买了20把扫帚,
,平均每班分几班?
(3)看条件,提问题,再解答。商店里3盒排球,每盒6个,卖出了12个, ?
2、看条件与问题,并将它们组合成应用题。(读题后,口头列式计算)
这种练习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又能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其中一组不能组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解题与编题相结合
编题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与解题相比,它具有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1、根据条件提问题,再列式解答。
第一个笼子有6只小鸟,第二个笼子有10只小鸟。(按思维层次,可提出以下问题)
(1) 两个笼子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 第二个笼子比第一个笼子多多少只小鸟?
(3) 第一个笼子比第二个笼子少多少只小鸟?
2、补条件
一本故事书有50页,小强看了18页,还要几天看完?
这道题能解答吗?该怎么办呢?
3、补条件,补问题。
,每块橡皮5角钱。 ?
4、看图编题(略)
5、看算式编题。(略)
6、续编应用题。(略)
四、基础与提高相结合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应用题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与训练。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到位,而且要合理的拔高,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训练方式与方法。
1、 互遵思维 的训练。将加法题改为减法,如:树上有16只小鸟,飞走了9只,还剩下几只?可改为:树上的小鸟飞起了9只,还剩7只,树上原来有多少只小鸟?(其它改法略)
2、 条件与问题对应的训练。如:同学们做了30朵红茶,16朵黄花,送给学前班小朋友20朵红花,12朵黄花。共送去了多少朵?送去的红花比黄红多多少朵?(或送去的黄花比红花少多少朵?等等)。
3、 选择条件的训练。如:学校原来有3排房子,共15间,又盖了12间。现在学校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4、 条件干扰与隐蔽条件的训练。如:妈妈用36元钱习来12千克菜果,第一周吃了3千克,第二周吃的与第一周同样多。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总之,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努力探索,正确引导学生,我们的小学教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教法定会绽放出鲜艳夺目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