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沈先阳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军店镇何村小学
【正文】 良好的体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对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和运动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小学体育的教学呢?
一、体育的教学现状分析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有的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还是语文、数学老师兼代体育,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2、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但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3、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匮乏
近几年来,教师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青年教师补充不足,“师资”上出现断层。教育部门对新上岗的年轻教师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4、体育课教学开展不规范
在农村小学校,体、音、美教师很少有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有本区域同行之间进行定期的教研教改活动。教学模式陈旧,大部分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和体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
二、加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行为、心理的“换位”,引导、激发、帮助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态度,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游戏课中,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各种小型比赛中,教师的介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师生情感的交融、气氛的和谐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基础上。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了,师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也提高了。
2、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应当适当的融入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育。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反应的直观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广大体育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调节和感染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感欲望,唤醒强烈的认知欲望和情感需求,使广大小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保持心理发展的健康、积极、向上,并与运动锻炼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知识智力的发育。
3、借助多媒体,进行还原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有许多运动项目需要老师通过身体或图片演示教给学生,尽管这些偏难的运动都在书上有动作分解图,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习是一门形象化的学科,需要学生模仿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体操锻炼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情境影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运动项目动作生动的制作成视频,通过贴近学生的鲜活表达让小学生直观的看到整个动作过程,或者用慢帧处理定格动作,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最好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最快最好的接触和接受每一项运动形式。这是情境教学还原动作过程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
4、强化师资力量,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专职教师,同时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体育教师就应具备较高的素质。概括地说,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理解能力;较高的艺术素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体态形象;较好的示范动作;准确而洪亮的口令。要使体育教师具备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对体育教师加强培训。体育教师应该明白,一节体育课的标准是怎样的,对自己和学生都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认真执行体育教学大纲,这是落实体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5、立足素质教育,推进体育教学的创新
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方式的集合体,其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就在于它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优化教学过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和文件精神,吸取体育和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新成果和新理念。在深化自己的运动技能,熟练掌握各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同时,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环境优化”、“情感驱动”、“快乐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体育的教学现状分析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有的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还是语文、数学老师兼代体育,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2、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但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3、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匮乏
近几年来,教师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青年教师补充不足,“师资”上出现断层。教育部门对新上岗的年轻教师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缺乏强度和力度,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4、体育课教学开展不规范
在农村小学校,体、音、美教师很少有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有本区域同行之间进行定期的教研教改活动。教学模式陈旧,大部分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和体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乏味。
二、加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行为、心理的“换位”,引导、激发、帮助学生,使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态度,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游戏课中,教师参与游戏活动,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各种小型比赛中,教师的介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师生情感的交融、气氛的和谐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基础上。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了,师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也提高了。
2、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应当适当的融入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育。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反应的直观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广大体育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调节和感染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感欲望,唤醒强烈的认知欲望和情感需求,使广大小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保持心理发展的健康、积极、向上,并与运动锻炼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知识智力的发育。
3、借助多媒体,进行还原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有许多运动项目需要老师通过身体或图片演示教给学生,尽管这些偏难的运动都在书上有动作分解图,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习是一门形象化的学科,需要学生模仿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体操锻炼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情境影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运动项目动作生动的制作成视频,通过贴近学生的鲜活表达让小学生直观的看到整个动作过程,或者用慢帧处理定格动作,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最好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最快最好的接触和接受每一项运动形式。这是情境教学还原动作过程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
4、强化师资力量,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专职教师,同时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体育教师就应具备较高的素质。概括地说,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理解能力;较高的艺术素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体态形象;较好的示范动作;准确而洪亮的口令。要使体育教师具备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对体育教师加强培训。体育教师应该明白,一节体育课的标准是怎样的,对自己和学生都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执行体育教学大纲,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认真执行体育教学大纲,这是落实体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5、立足素质教育,推进体育教学的创新
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方式的集合体,其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就在于它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优化教学过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和文件精神,吸取体育和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新成果和新理念。在深化自己的运动技能,熟练掌握各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同时,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环境优化”、“情感驱动”、“快乐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