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作者】 孙培朝
【机构】 新疆石河子150团小学
【正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矾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救出了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的事。父亲凭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本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我通过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琢磨,认真设计了教案。通过授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对本教学的反思如下:
一、注重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我在本课教学中,紧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讨论交流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先找出课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以及针对评价父与子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等重点语句,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然后指导学生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在别人都劝阻他放弃努力时,他还坚持不懈的挖,这是父亲的力量在支撑。再次指导学生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之艰难。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亲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我还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学生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些重点语句的理解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二、注重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课文才能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本课第一课时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语句、不同语境、要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都向学生提出讨论。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气。如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对表达父亲的思想感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出了父亲对儿子深切得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赖。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
三、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字生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在第一课时生字新词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词,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再让学生范读生字。在此基础上,我又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针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部件,进行具体的订正和指导。并对“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挖掘”等生词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典等工具书进行具体的理解,最后在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达到掌握本课生字词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外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如:“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的一声声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通过这样一段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伟大而无私的爱。
以上是本人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我自认为是较满意的。但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我在本课教学中,紧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讨论交流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先找出课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以及针对评价父与子的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等重点语句,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然后指导学生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坚持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儿子;儿子的了不起就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在别人都劝阻他放弃努力时,他还坚持不懈的挖,这是父亲的力量在支撑。再次指导学生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突出了父亲挖的时间长,过程之艰难。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亲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我还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等描写父子语言,行动,外貌的句子,指导学生读、体会,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通过指导学生对这些重点语句的理解达到理解全文的目的。
二、注重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课文才能深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本课第一课时的第三个教学环节中,针对不同语句、不同语境、要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都向学生提出讨论。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气。如课文中的一句话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对表达父亲的思想感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出了父亲对儿子深切得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赖。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
三、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字生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在第一课时生字新词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词,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再让学生范读生字。在此基础上,我又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以及针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容易写错的部件,进行具体的订正和指导。并对“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破烂不堪”“挖掘”等生词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典等工具书进行具体的理解,最后在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达到掌握本课生字词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在本课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课外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如:“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的一声声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通过这样一段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体会父母的伟大而无私的爱。
以上是本人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我自认为是较满意的。但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