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作业的批改
【作者】 李 苗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正文】 新课改实施以来,关于作业的批改方式,人们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请家长、学生参与的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纬度的评价、延缓评价、无差错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等等。这些评价方式的改革,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但如果要让作业成为学生需要,仅有这些外在的刺激是不够的。虽然批改作业是教师分内工作,但我们也不能让学生感觉与自己没有关系,应该引导学生有自主评价、自我管理的意识。基于此,我尝试了作业批改的改革。
一、 自我评价
很多学生把写作业当作一种负担,写完作业就算一天的功课结束了,普遍缺少甚至根本没有检查作业的意识和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每次写完作业后,我总是要求学生先做个自我评价。首先对作业的题目做评价,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模棱两可的,哪些是自己根本就不会做的,并在相应的题号上用不同的符号做好标记。接着是根据自己的认真程度和自我满意度给自己定个等级,从一等到五等在每次作业后面注明,老师批改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再给予相应的等级。凡是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大致相当的就给予肯定或表扬,如果差距太大了,就单独找到这些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办法。这样做既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会把握自我,认识自我。
二、 自我查找
按传统的做法教师全批全改,一是整日埋头于作业堆里,而没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学习理论来自我提高。二是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意识,因此很多时候教师精心批改的作业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连看都不看就束之高阁,根本起不到预期的目的。即使学生在上交作业前做了充分的检查,也难免有错误的出现。我在批改作业时通常是打开学生作业后,先整体审阅一遍,如果全对,再批上对勾、等级和日期,如果发现错误,则仅批改上等级和日期。学生拿到后,如果看到自己的作业没有对勾,就说明此次作业中有错,但哪里做了,老师并没有标明,需要自己去仔细对照、查找。我会把作业分为下 、中、上三类作业,先发下层作业最,下层作业的学生订正完交上后,然后发中层作业,最后发上层作业,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学困生订正作业时的抄袭现象。
三、 自我反思
学生自己也查了,找也找了,可就是没有发现错误,况且个别学生还有部分不会做的题目。于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反思作业中感到困惑的问题,相互点拨,逐渐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进行小组批改时,由谁来当小组长?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采用轮流当组长的办法比较好。当作业批改小组长,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领导”他人的机会。要强、好胜,希望在群体中表现自己,是学生的共同心理。当小组长时,学生会对自己的作业特别认真,有不会的地方,主动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家长,直到彻底弄懂为止。教师要多为有困难的组长鼓励和帮助,尽量为他们“开小灶”。全对的学生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班推广,有错的学生则首先要对错题进行整理,然后再逐一分析错误原因并写出反思和感悟。事实证明,长期坚持对学生如此要求,学生对作业的自主监督、自我管理意识会不断增强。
通过以上的尝试,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作业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需求,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
一、 自我评价
很多学生把写作业当作一种负担,写完作业就算一天的功课结束了,普遍缺少甚至根本没有检查作业的意识和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每次写完作业后,我总是要求学生先做个自我评价。首先对作业的题目做评价,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模棱两可的,哪些是自己根本就不会做的,并在相应的题号上用不同的符号做好标记。接着是根据自己的认真程度和自我满意度给自己定个等级,从一等到五等在每次作业后面注明,老师批改时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再给予相应的等级。凡是自我评价和老师评价大致相当的就给予肯定或表扬,如果差距太大了,就单独找到这些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办法。这样做既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自我评价,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会把握自我,认识自我。
二、 自我查找
按传统的做法教师全批全改,一是整日埋头于作业堆里,而没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学习理论来自我提高。二是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意识,因此很多时候教师精心批改的作业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连看都不看就束之高阁,根本起不到预期的目的。即使学生在上交作业前做了充分的检查,也难免有错误的出现。我在批改作业时通常是打开学生作业后,先整体审阅一遍,如果全对,再批上对勾、等级和日期,如果发现错误,则仅批改上等级和日期。学生拿到后,如果看到自己的作业没有对勾,就说明此次作业中有错,但哪里做了,老师并没有标明,需要自己去仔细对照、查找。我会把作业分为下 、中、上三类作业,先发下层作业最,下层作业的学生订正完交上后,然后发中层作业,最后发上层作业,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学困生订正作业时的抄袭现象。
三、 自我反思
学生自己也查了,找也找了,可就是没有发现错误,况且个别学生还有部分不会做的题目。于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反思作业中感到困惑的问题,相互点拨,逐渐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进行小组批改时,由谁来当小组长?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采用轮流当组长的办法比较好。当作业批改小组长,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领导”他人的机会。要强、好胜,希望在群体中表现自己,是学生的共同心理。当小组长时,学生会对自己的作业特别认真,有不会的地方,主动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家长,直到彻底弄懂为止。教师要多为有困难的组长鼓励和帮助,尽量为他们“开小灶”。全对的学生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班推广,有错的学生则首先要对错题进行整理,然后再逐一分析错误原因并写出反思和感悟。事实证明,长期坚持对学生如此要求,学生对作业的自主监督、自我管理意识会不断增强。
通过以上的尝试,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作业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需求,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