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活动

【作者】 孙 华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在幼儿阶段,开展早期阅读所形成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引起幼儿园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
【关键词】阅读材料;阅读环境;阅读兴趣;指导方式
【正文】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美国已经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新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全美各州强力推行。新《纲要》的内容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早期阅读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呢?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降低外界和同伴间的干扰,让幼儿处于阅读的情境之中。同时还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如:看书时身体的坐姿,图书的正确摆放,按顺序有耐心地翻阅材料,不要影响别人等等,这些都应在幼儿阅读图书时引起重视。幼儿园各班级和校园内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有故事情节,有教育意义的墙饰,让幼儿贴近故事,边欣赏边讲述,或小朋友之间相互讲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家中阅读时家人应降低交谈的声音,降低电视、音响的音量,减少来回走动的次数,避免用食物、玩具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家人也可以在一旁读书看报,营造氛围,解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对好的行为、思路加以鼓励,或者应幼儿的要求加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二、为幼儿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一般以图画为主。色彩鲜艳、文字简明、情节简单有趣,而且页数少,书的纸张要厚,易于翻看不易破损。特别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阅读材料还应当具有结实、易清洗的特点,如:布书、软塑料书,都是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启蒙材料。在内容选择上要让幼儿易看、易懂,有一定的吸引力,内容键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比较贴近生活,有情趣的材料。如年龄较小的幼儿选择《小兔乖乖》、《战胜大灰狼》、《不听话的小鸡》、《狼莉小羊》等等。年龄稍大点的幼儿选择“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让幼儿通过阅读后能有一定的收获,感悟出某种道理,能分辨好、坏,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材料的情节,适量增加一些新鲜词汇和内容让幼儿边学边理解并能实际运用。这样增添了阅读乐趣,学到了知识,丰富了阅历,扩大了知识面,能将幼儿的情感和感受随着故事内容的变化溶入到阅读材料之中。
  三、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的早期阅读首先是从成人那儿学来的,是从成人开始的,是与成人共同参与的一种游戏形式。所以,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教师应当积极参与他们的阅读活动。当教师将孩子的日光吸引住,或将孩子轻轻搂到身边,打开有趣的图书时,绝大多数孩子乐于阅读,总想探个究竟。图画里有哪些角色?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师启发的一些问题会让幼儿产生好奇心,带着思考去看书,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在他们在干什么,然后组合成一个故事。看完后最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述故事。如此,幼儿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由于老师的启发和指导,幼儿都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注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不要让他们成为被动,完全由教师自己讲述。要谆谆善诱、由浅入深、促其思考、发挥想象。可以教师讲一段,幼儿讲一段,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前面的故事情节续编后面的结局。早期阅读是幼儿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认识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当尽可能地采取与幼儿共同阅读的形式达到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目的。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应有所侧重。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带着他们逐个指认画面中的形象,引导他们注意形象的主要特征。例如:适合小班的故事《公鸡与小鸭》可以指着图画上的小鸭告诉幼儿:“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来了,你们看它扁扁的嘴巴,毛绒绒的身体多可爱。”然后再问幼儿:“小鸭在那里?它长什么样子?画上还有谁?它长什么样子?”在逐个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形象的语气,帮助幼儿理解每幅画的内容,进而了解几幅图的简单情节和人物对话。幼儿在教师的阅读指导下好象自己也处于故事的情节之中,自己就是故事中的某一个角色,通过模仿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较大的幼儿,教师可以先和孩子一起看一遍,讲一遍,然后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并尝试让他们给同伴讲或给家人讲一讲,甚至表演一下。对于一些简单的、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幼儿还可以将它绘画出来。如《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指导幼儿用绘画、撕纸或泥工的方法完成每一个故事角色,然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述。这样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独立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时,要把握好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早期阅读的规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采取教师和幼儿共读的形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那么,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为日后正式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庆兴,《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2003年第2期
  [2]张杰,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情感教育目标,《科研与教育》杂志2008年第3期.
  [3]李芳,也谈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教学参考》,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