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黄小燕

【机构】 广西平南县平南镇中学



【正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2009年10月,沿河县“两基”和“普实”工作分别通过了“国检”和省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随着“普实”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沿河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所需要的各种硬件设施也有了可喜的改观,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笔者作为县教育局分管“远教”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长期深入学校《信息技术课》第一线,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现就如何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本人几年的深入学校视导与教学实践所获得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吃透教材,掌握各模块教与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的前身也就是计算机课。之所以要将它改为信息技术课,其目的在于把重点传授学生计算机知识转移到重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上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于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模块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二、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学生刚学电脑时就让他们学玩几个有趣的教学游戏软件,如“警察捉小偷”、“吃苹果”、“打地鼠”、“flash鼠标游戏”等。一方面有趣的游戏软件可消除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又熟练地运用了键盘和鼠标。学生在尝试时碰到问题会急于向老师求救。这时我们再不失时机地向他们介绍什么是“shift”键,“退格键”与“删除键”的区别,鼠标左右键的用法等,这样学生既记得快又记得牢。 
  三、注意理论课内容的安排 
  农村初中学校由于硬件实施不足,一般是一节理论课一节上机课轮着上,学生大多偏爱上机课,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上好理论课,让学生喜欢理论课。要上好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非常重要。一是尽量少讲计算机原理方面的理论,像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结构图、软硬件分类等这些知识对于中学生可不学,实际上也学不懂,反而会使学生越学越糊涂,越学越没兴趣。二是可安排一些既能扩展学生知识面,学生又感兴趣的知识,如:计算机的维护与病毒、购买计算机的注意事项、计算机的功能、上网的作用等等。三是在理论课上还可以安排时间专门让学生提出在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来讨论,帮学生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答案,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很有效。针对这些内容,在教学形式上我们要尽量做到多样化,如:讲叙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
  四、教师要提高课堂内涵,注意上机课的有关事项 
  对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由于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对电脑知识的接触仅限于上信息技术课或偶尔去网吧上网。这样,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融合其他教育目标的内容,例如一定的现实内容,提高课堂内涵。这个内容的选取一般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能结合其它学科的内容(不一定是教学内容),如思品,劳动,环保,生活等。农村的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一种“表面繁荣”,是一种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如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
  上机课也就是实践操作课,切忌在上机课,老师讲述时间过长,但也不可一点都不讲,由于我们一般一周只有一两节计算机课,即便理论课上学习了操作方法,到了上机时很多知识都忘记了,学生要动手操作就更难,造成教学效果很差,往往老师吃力又没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重教一些方法,如在教学“F1是帮助键”时,我先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帮助功能的基本使用,接着让学生打开“画图”软件的帮助功能,引导设疑:(1)如何使用帮助功能,来查阅其它工具的使用方法?(2)你能从中学到一样操作技巧吗?使学生主动通过帮助去发现比如画曲线、画水平直线、正方形、圆等的操作技巧。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针对性地教学,改变传统知识上的“教师讲,学生听”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在这个信息社会中自由地、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