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营造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美术课堂

【作者】 陈南西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人为本,和为贵,谐为美。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学要求,学习目标要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要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提高高中生的美术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和谐;兴趣;学科整合;效率
【正文】
  新课标在美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重视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与合作,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营造融洽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人为本,和为贵,和谐能产生美,更能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也如此。我们知道,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神圣的育人殿堂,无论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教学内容都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三个基本元素。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思维的真诚对话,达到和谐高效,就要营造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
  孔子《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学生愿意亲近、尊敬、信任自己的老师,便愿意让老师为之助航,之后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便能在学习的海洋里乘风破浪、直济沧海。所以,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不但要爱学生,还要知道怎样去爱学生,更要知道怎样去赢得学生的爱。教师爱学生,主要落实在“尊重、关怀和理解”上。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怀学生则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理解学生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知己,做“我是学生友,学生是我师”型的好老师。
  爱是师生和谐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以“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的观念为基础,进行微笑教育和快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没有责怪与训斥,有的是只是启发、诱导、合作互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加强相机诱导、注重互助互动、实现主体尊重,从而做到多一些人性的关怀、有效的指导、艺术的方法,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积极、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欣赏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时,我在介绍完创作背景后,提出问题,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的双手铲掉?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探讨,讨论后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发言,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罗丹为什么要把巴尔扎克塑造成这样的形象?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和理解了罗丹的创作意图,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良好。实现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快乐学习。
  二、渗透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让美术课成为一节生动活泼、动静结合的实践课,通过多种资源的整合为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元素是当前美术教师积极关注的课题。
  高中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已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只重技能而忽视人文艺术内涵培养的教育模式,并将美术鉴赏与人文艺术内涵的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科整合是现代教育理念下加强知识联系、改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各个课程知识与教学融为一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美就在我们得身边,美无处不在。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成为现今教育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美术学科的综合不但体现在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更要体现在跨学科的综合上。高中美术教师要善于将美术教学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渗透,才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大幅提高。
  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术教学与语文知识进行整合,意义重大。例如:在讲到“春天”这个概念时,体会宋代画家马远的《梅花溪凫图》时一边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及意境:生于悬崖的梅树倒悬而下,梅花怒放;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处处都洋溢着活跃的生机。以此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所学过文章哪些用了精点之笔描绘春天的景象。学生会及时回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并情声并茂地朗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满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使学生理解画的意境,同时又和文学语言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美术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整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抽象的艺术,音乐的情绪感染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它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能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例如: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韵味、境界、情趣,一边欣赏如流水般、私语般、叮咚的琴声;欣赏《梵高和他的作品》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蓝色多瑙河》,一边欣赏梵高动人心魄、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画家潦倒、贫困、孤寂一生感叹不已,不亦乐乎。
  美术与数学的整合。谈到学科联系,大家常挂在嘴边的是“数理化是一家,政史地不分家”。说到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它与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很少会有人把美术与数学学科联系在一起。而不得不提的是,数学对美术的影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美术自古就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如5∶8的黄金分割率;人的头与身体是1∶7、1∶8、1∶9的比例标准;脚长是身高的七分之一等等。由此可见,数学对美术的影响意义深远。
  反思我们的美术教育,我们就会发现美术鉴赏课程的互融性。一幅画能让人感受音乐的流畅与节奏;一段音乐能让人想象悠远深邃的画面;一副书法就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经典诗作,这就说明美术鉴赏教育应该是各门艺术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艺术。在新课程理念下,整合学科资源是艺术学习的最佳境界,它使美术教学变得更轻松、更活泼、更有效。
  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在艺术学习中逐步积淀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尤其在现阶段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背景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与精力,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在创新中求变,摆脱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觉器官,从中体会艺术的魅力。
  三、激发美术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我们知道,美术教学课时少,材料多,学生兴趣不浓。教师只有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设计新颖、独特、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激情激趣,感悟美。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逐渐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勇于开拓创新,用大美术教学观学活美术,提高美术素养。
  发现美,探索美。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美术教师要注重推陈出新,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开拓课程资源,多思考,多探索,善于发现美术学科的魅力美。
  示范点拨,合作学习。学生独立创作才能体现学生思想,反映学生生活;独立表现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综合,提高绘画技能。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疑难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侧面加以引导、点拨,给予赏识、鼓励。
  勇于实践,共同提高。学活知识,就要注重实践。有效的高中美术教学,我们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网上查询,获取所需的信息;或者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写生。
  善于总结、评价、反思。总结、评价和反思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评价和反思是师生双边的互动,一方面是教师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反馈,通过对作品的反省,从而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以望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积极评价,正确反思,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多元化的、富有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多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劝勉学生,用得体的语言启迪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高技巧,增强素质,快乐学习。
  热爱生活,享受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备学生,善于使用新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按照美术学科的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追求美术教学的真谛,充分发挥美术艺术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的生活美术化,将美术教学生活化。认真培养学生认识美,感悟美,欣赏美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是关键。要想获得美术教学的理想效果,既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法,整合学科渗透,多一些有效探究,才能与时俱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名吉.高中美术教学之我见—四个注重,构建和谐课堂 ?素质教育版;2013?;
  [2]格日丽玛.浅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J].学园,2013(08);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4]郑春英.自主?探究?合作—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美术教学实践[J].海峡科学,2011;
  [5]《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毕瀚书,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中国美术教育.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2003;
  [7]王娟.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国校外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