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作者】 黄荣金

【机构】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教研室

【摘要】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带来了巨大便利。实验课堂上,教师通过实验视频和图片、文字资料展示,便能将危险系数高、实际操作难度大的实验过程完整呈现出来,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当中,因教师课堂设计和技术应用不当,造成多种问题和不足。本文首先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指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问题的有效对策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正文】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在教学当中需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和深入研究,这就离不开学生实践操作的实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基础性的实验操作,对于实操难度大或危险系数高的实验内容则无法进行实际教学,导致学生认知不彻底,学习效果存在一定折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验教学当中,则能有效解决相应问题,但运用得当与否,则直接关系到实际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创造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和想象力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做好设计策划,依据教材和教学内容制作好课件,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辅助。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元素的有效结合,将必要的化学实验内容呈现在屏幕上,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并从形象化的课件当中快速获取所学知识。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实验知识,学生能够将抽象知识落实到形象素材,又能借此进行进一步的想象,在头脑中对化学实验过程进行再现和变化。同时,现有的课件内容大大节约了教师板书时间,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高一化学教科书在介绍Na2O2与水的反应,对这个反应的原理很多学生发现问题,实验现象也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我们组织化学活动小组同学预先查阅了有关资料并做了一些实验加以研究,在上课时由他们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汇报: 
  探究反应的原理 
  Na2O2溶于水电离出Na+ 和O22-,O22-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2,H2O2分解放出O2,即: 
  Na2O2+2H2O→H2O2+2NaOH     ①
        2H2O2 →2H2O+O2↑    ② 
  合并①和②即得:
        2Na2O2+2H2O → 4NaOH+O2↑    ③ 
  验证Na2O2与H2O反应的原理 :
  Na2O2与H2O反应的演示实验只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了氧气的生成,并没有检验NaOH的生成,为验证NaOH的生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从溶液颜色变化验证NaOH的生成,但结果往往是溶液变成红色后马上又褪色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同学就理解为Na2O2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了,事实真是如此吗?
  (回到课堂)接下来我们让同学自己动手做了一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1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Na2O2粉末,再加入适量水,直到Na2O2固体完全反应为止,再加入酚酞,溶液红色依然褪色。 
  这个实验证明并非是Na2O2漂白作用使之褪色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依据上述反应原理,该反应的中间产物是H2O2,H2O2具有漂白性,是不是H2O2,使红色褪去呢? 
  实验2  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少量30% H2O2水溶液,红色立即褪去。该实验说明H2O2的确能漂白碱性溶液中变红色的酚酞,也就是说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O2并未完全分解成H2O和O2,而是仍有一部分在溶液中,因而该溶液就有了漂白性。为了证实这个结论,又做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3  取少量Na2O2加入到试管中,加水到Na2O2反应完全,并且无气泡产生为止,再加热该试管,发现仍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是氧气,充分加热后,冷却,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并且不褪色。 
  经上述实验证明Na2O2与H2O反应后,加入酚酞变红色后褪色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未分解的H2O2造成的。 
  每个实验完毕,学生之间先进行交流,然后教师再作评价。整个过程通过互动交流和适当的多媒体展示,教学效果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开展模拟实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化学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抽象和微观的物质结构和变化,学生仅凭教材文字描述和教师口头表述很难理解相应知识。借助于生动形象的动画模拟技术,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到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状况,极大降低其对化学变化的认识难度。同时,一些实验过程危险程度高或课堂当中无法实现的化学实验,其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其缺失则导致学生无法直观了解相应化学变化过程。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学生能够反复和逐帧观察化学变化过程,实现了对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信息量过大,学生消化吸收困难
  虽然多媒体技术能在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发挥重大作用,但如使用不当,反而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学生对于抽象和复杂的化学知识接受能力有限,而课堂时间一定,当多媒体技术大大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后,课堂知识量则显著增加。如教师无法有效把控课堂节奏,未能充分考虑课堂信息容量过大造成学生的巨大负担,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造成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下降,同时会削弱多媒体技术原本的优势。 
  (二)取代传统实验,忽视学生实践操作
  多媒体演示实验能够将抽象和复杂的知识点具象化和生动化,也能有效演示课堂环境无法操作演示的实验过程,相应节约了课堂时间,化解了教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并不意味着其能够完全取代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将其完全取代传统实验,导致一些基础性和必要性的实验也被多媒体技术取代,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并直接观察。这样一来,学生失去对于实验过程的直观感受,其动手能力和思考、想象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且分组实验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也完全缺失,大大削弱了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三)师生互动减少,课堂教学效果削弱
  在传统实验教学当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师生间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而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需把绝大部分注意力投放到多媒体操作当中,其思维连贯性以及与学生较远的距离均造成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减少,互动性也大大削弱。教师无法有效掌握学生情绪和思维情况的变化,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也得不到及时有效解答。师生互动减少,课堂教学效果也就相应削弱。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控制教学节奏,注重学生学习质量
  当多媒体技术进入到化学实验教学当中,课堂教学设计和规划也应进行相应的变化,才能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并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虽然多媒体演示效率更高,但其教学效果毕竟比实验操作稍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尤其注重多媒体演示的立体性和充足性,确保学生掌握实验背景知识和实验流程。例如:在CuCl2溶液的电解演示实验中,将CuCl2溶液置入U型管当中,以石墨为电极进行电解实验,借助于摄像头,从电视屏幕上就能够看到阳极碳棒有气泡冒出,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说明阳极为氯气。阴极碳棒有红色物质覆盖在其表面,说明有铜析出。通过这种详细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注意适度应用,强调学生实践操作   
  多媒体技术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而不应成为教学主导甚至全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适度性,注意多媒体技术和合理化应用,注重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教学的有效结合。例如:在氯水见光分解的实验当中,借助于摄影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实验效果。学生看见氯水光照几小时后慢慢冒出气泡,24小时候才有明显气体产生。学生通过自身完成基本性实验操作内容,能充分锻炼其动手能力和观察、想象能力。这些应用只在必要和该用时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时,应当注重实用性大于观赏性,尤其避免华而不实,使得学生过分关注课件的形而无法专注于课件内容,同时避免课堂知识过量,造成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演示科学性
  师生互动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只有确保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演示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讲解、提问和共同分析的方式。例如:在稀释浓H2SO4过程中,如果将水倒入浓H2SO4中,会有什么后果呢?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于摄像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应注重多媒体技术应用时的科学性原则,确保课件内容和课堂操作的准确性,避免对学生造成困惑和误导。如在进行氢气燃烧于氯气的实验演示时,应确保火焰颜色为苍白色,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
  结语
  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优化,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将不断突显,在化学实验教学当中的便捷性也将进一步发挥巨大作用。在应用其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控制好教学节奏,注重学生学习质量,并注意课堂应用的适度性,实现其与学生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同时,不断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演示科学性,使得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优势发挥到最大。应注意的是,在不断应用实践当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红媛.浅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8:66-67.
  [2]邓昌爱,刘慧君,陈仲清,夏良树,王晓娟.多媒体技术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65-67.
  [3]江玉萍.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9,06:135-138.
  [4]韩莲.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0:305+307.
  [5]邱诗铭.多媒体模拟技术在危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05:80-82.
  [6]敖小立.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