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金钥匙”:物理课堂中的小实验
【作者】 张忠贤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第十中学
【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基础,是中学物理最具学科特色的重要环节。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抓住它并贯穿于教学中,就能收到“纲举目张”的神奇功效,真正做到用好钥匙开好门。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教学;小实验;有效引领;实践探究
【正文】
在我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些身边的小实验的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能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能使问题简单易于理解,对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从下面几例就是我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身边的小实验的。
一、利用小实验激发兴趣浓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物理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讲出新意,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教材中的实验外,我还准备了三个小实验。上课时提一小桶水,桶中放了一个沿底部竖直向上扎了4至5个小孔、装满水的塑料瓶,还拿了一个装满开水的保温杯,大试管、小试管和空塑料瓶都装在一个纸袋中。第一个小实验是,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大试管中装满水倒过来,水全撒掉了,再装满水,里面放个小试管倒过来,小试管反而上升,学生觉得很奇妙;第二个小实验是,把桶中装满水的瓶子拿出,学生看到瓶中水流远近不同,我立即把瓶盖合上,水立马不流了,再次惊奇,再流再合,反复三次;第三个小实验是,拿出空塑料瓶,用手挤压有声音发出,接着把开水倒入瓶中,快速涮洗并立即合紧,手拿瓶盖,可以听到“啪、啪、啪”的声音,同时瓶身扭曲变形。
二、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堂
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以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但在教学中,有的小实验就能很好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在讲摩擦力一节时,先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问受到几个力,接着把物体放在斜面上,再问受到几个力,就直接引入了课题。再如,在讲浮力一节时,先把木块放在水平面上,问受到几个力,把木块放在水上,再问受到几个力,接着把石块放入水中,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学生答案不一,此时引入课题的同时还增加了悬念。讲物体的沉浮条件,可先做一小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石块浸没水中,最后将一装满水的小的薄塑料袋放入水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同时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知道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三、利用小实验突破重难点
小实验用于教学过程中,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在讲斜面机械效率一节时,学生对此实验的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摩擦力也能理解,但为什么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虽然学生也做了学生实验,但一直理解不透,回答问题总是出错,主要在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斜面越陡摩擦力越小(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我就近取材,物理书作为斜面,把黑板擦放在水平面上,其对水平面压力等于黑板擦的重力,当斜面倾角是90°时,黑板擦只是接触斜面,但不挤压斜面,它对斜面压力就是零;这时,把黑板擦放在斜面上,使其倾角增大。问:斜面倾角变大,摩擦力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就能很快回答出:斜面倾角变大,因为粗超程度不变,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变小,所以滑动摩擦力就变小,额外功就变小,机械效率就变大了!这样一个难点,就这么一个小实验给突破了。
四、利用小实验创境拓展思路
小实验在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扩大了学生思路,还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实验创造的情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例如在压强的教学中,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我做一些小实验: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铅笔两头对手指的压强。装半瓶水的塑料瓶正方和倒放,瓶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原因是压力大小等于,大小不变,受力面积变小;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如何变化?倒放以后液面虽然升高,但受力面积变小了,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发现,正放压力大小等于水的重力,而倒放只有部分水压瓶盖,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小了。通过对这些小实验的辨析,强化了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五、利用小实验强化物理知识
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就压力的方向,可做一个小实验,把一个石块或者大的钩码用胶带固定在一个钢锯条的中间,物体放在水平面、斜面时,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就很容易解决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利用身边的一些小实验,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简单化,寓于到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达到掌握本质,领悟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洪娟.巧用物理小实验,激发学习大智慧[J].江苏教育,2014(11).
[2]方婷.创新微型课小实验点亮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教学,2015(08).
在我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些身边的小实验的应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能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能使问题简单易于理解,对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从下面几例就是我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身边的小实验的。
一、利用小实验激发兴趣浓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物理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讲出新意,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教材中的实验外,我还准备了三个小实验。上课时提一小桶水,桶中放了一个沿底部竖直向上扎了4至5个小孔、装满水的塑料瓶,还拿了一个装满开水的保温杯,大试管、小试管和空塑料瓶都装在一个纸袋中。第一个小实验是,小试管在大试管中上升,大试管中装满水倒过来,水全撒掉了,再装满水,里面放个小试管倒过来,小试管反而上升,学生觉得很奇妙;第二个小实验是,把桶中装满水的瓶子拿出,学生看到瓶中水流远近不同,我立即把瓶盖合上,水立马不流了,再次惊奇,再流再合,反复三次;第三个小实验是,拿出空塑料瓶,用手挤压有声音发出,接着把开水倒入瓶中,快速涮洗并立即合紧,手拿瓶盖,可以听到“啪、啪、啪”的声音,同时瓶身扭曲变形。
二、利用小实验导入新课堂
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常用的方法是以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为主,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复习,定理定律应用,公式运用,解题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但在教学中,有的小实验就能很好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在讲摩擦力一节时,先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问受到几个力,接着把物体放在斜面上,再问受到几个力,就直接引入了课题。再如,在讲浮力一节时,先把木块放在水平面上,问受到几个力,把木块放在水上,再问受到几个力,接着把石块放入水中,那么石块受到浮力吗?学生答案不一,此时引入课题的同时还增加了悬念。讲物体的沉浮条件,可先做一小实验:将一木块浸没水中,将一石块浸没水中,最后将一装满水的小的薄塑料袋放入水中,并提出物体沉浮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同时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课题思考,知道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三、利用小实验突破重难点
小实验用于教学过程中,目的是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学习探求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在讲斜面机械效率一节时,学生对此实验的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摩擦力也能理解,但为什么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虽然学生也做了学生实验,但一直理解不透,回答问题总是出错,主要在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斜面越陡摩擦力越小(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我就近取材,物理书作为斜面,把黑板擦放在水平面上,其对水平面压力等于黑板擦的重力,当斜面倾角是90°时,黑板擦只是接触斜面,但不挤压斜面,它对斜面压力就是零;这时,把黑板擦放在斜面上,使其倾角增大。问:斜面倾角变大,摩擦力怎么变化?学生思考后就能很快回答出:斜面倾角变大,因为粗超程度不变,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变小,所以滑动摩擦力就变小,额外功就变小,机械效率就变大了!这样一个难点,就这么一个小实验给突破了。
四、利用小实验创境拓展思路
小实验在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扩大了学生思路,还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小实验创造的情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例如在压强的教学中,就液体压强P=ρgh,固体压强p=F/s的物理含义的挖掘,我做一些小实验:一定质量的水装入不同容器,容器底部压强;人站立、行走对地面压强;铅笔两头对手指的压强。装半瓶水的塑料瓶正方和倒放,瓶对桌面的压强变大,原因是压力大小等于,大小不变,受力面积变小;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如何变化?倒放以后液面虽然升高,但受力面积变小了,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发现,正放压力大小等于水的重力,而倒放只有部分水压瓶盖,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小了。通过对这些小实验的辨析,强化了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掌握。
五、利用小实验强化物理知识
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物体的重力和压力的联系和区别后。就压力的方向,可做一个小实验,把一个石块或者大的钩码用胶带固定在一个钢锯条的中间,物体放在水平面、斜面时,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就很容易解决了。??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我利用身边的一些小实验,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简单化,寓于到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知识基础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达到掌握本质,领悟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洪娟.巧用物理小实验,激发学习大智慧[J].江苏教育,2014(11).
[2]方婷.创新微型课小实验点亮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教学,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