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思品课更精彩
【作者】 胡荣英
【机构】 贵州省独山县第一小学
【摘要】思品课是一门专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孩子们可以通过看、听、经历去感觉心灵的美好,行为好坏。“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明显加速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步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则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在思品教学中的优势促使我们努力探讨如何将两者整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思品课更精彩。【关键词】多媒体;运用;丰富教材;打造精彩
【正文】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让孩子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在小学低年纸是单独的思品课,中高年级思品和社会合为一科,也培养了孩子们参与社会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成人化。我们要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在有音乐、录像、动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感染,进而内化自己的言行,融情于景,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造精彩课堂。
一、运用多媒体能吸引学生,提高注意力
在学习中,孩子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比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这些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在思品课堂上要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第1课《请你相信我》中我们可以开始选一个小故事,运用课件的形式,带有音乐,播放给学生看,导入新课,首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故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判断能力,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讲信用、说真话、说到做到。就像课件中播放的故事一样,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这样学生又有兴趣,还能进行比较自己平时是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学生在故事里情景相融中得到美的享受,深沉的启迪。还有在低年级中《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内容中,我采取先播放一段录像是小学生如何过人行道,红、绿、黄灯怎么过,他们一看一目了然,而且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们利用了电化教学有很好的开头,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充实课堂,我们也可以在明理环节中加以电教,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人教版的五年级上册中,有一课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如果只有书上的图片,学生无法去热爱这些伟大崇高的保卫者,我们可以找一些解放军守卫边疆的生活录像资料,还有我们国家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中冲锋在前的解放军,看到了他们不顾一切,不怕苦、不怕累,甚至献出生命去帮助别人,挽救别人生命。当学生
看到这些,他们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保卫者,对英雄们的敬仰,喜爱之情才会油然而生。也许就在这样一节课中,有些学生定下了他们的理想,也去当保卫者。确实电教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让孩子们能深刻地领悟了很多道理。电教的资料能形象逼真地展现人和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能将理论化,知识生动化,使理论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得以升华,导之以行。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私自利、懦弱、刁蛮任性,难以教育。征对这样的情况,在《先人后己》这一课中,我们可以找在“5.12”地震中很多救人英雄的事迹资料放给孩子们看,例如小林浩救同学们的事迹,吴忠宏老师舍弃了生的希望,不顾一切挽救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生命,还有一位母亲,用全身力气,为孩子支撑一片蓝天,孩子活了,而她却走了,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故事,难道还不能激励孩子们吗?他们看了后会深刻领悟到什么是先人后己,从而指导学生树立先人后己的正确思想,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教材、激活教材
随着现代信息发展,学生已不在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等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手段恰当的运用,可以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教材,并使教材内容得以延伸,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课堂变得充满生机 。如在教学《家人的爱》时,我通过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观看,儿童节不同家庭的父母,领着子女到大型游乐场游玩的画面,学生体会到了,来自家庭无微不至的关爱,了解社会是由不同的家庭组成,通过家庭与社会密切相连的例子,引导学生的兴趣,然后,在通过不同民族家庭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品德课一个重要任务。小学生之所以会做出会这样的或那样的错事,是因为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处于模棱两可阶段。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像是天平,善良与邪恶同时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性的引导,天平就会失去平衡,从而给学生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加强学生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事 。如,在教学 《学会拒绝》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制作了相关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严厉打击黑色网吧”等真人真事课件,不但能从视觉以及听觉上冲击,还能把这股冲击彻底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这一幕幕发人深省的画面,让学生自己来辨析和判断,从而真正明理。运用多媒体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不仅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对道德现象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而且避免了教学的平板化,蜻蜓点水化,使学生真正懂得,一个人的毅力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的意义,教育工作者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效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多媒体为我们选用典型事例,音像资料,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供了方便。让品德课成为培养孩子们高尚品质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应国良,王迅.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王楠.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探析》
[3]李鸿科 《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让孩子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在小学低年纸是单独的思品课,中高年级思品和社会合为一科,也培养了孩子们参与社会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成人化。我们要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在有音乐、录像、动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感染,进而内化自己的言行,融情于景,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造精彩课堂。
一、运用多媒体能吸引学生,提高注意力
在学习中,孩子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比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这些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在思品课堂上要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第1课《请你相信我》中我们可以开始选一个小故事,运用课件的形式,带有音乐,播放给学生看,导入新课,首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故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判断能力,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讲信用、说真话、说到做到。就像课件中播放的故事一样,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这样学生又有兴趣,还能进行比较自己平时是不是一个诚信的人。学生在故事里情景相融中得到美的享受,深沉的启迪。还有在低年级中《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内容中,我采取先播放一段录像是小学生如何过人行道,红、绿、黄灯怎么过,他们一看一目了然,而且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们利用了电化教学有很好的开头,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充实课堂,我们也可以在明理环节中加以电教,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人教版的五年级上册中,有一课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如果只有书上的图片,学生无法去热爱这些伟大崇高的保卫者,我们可以找一些解放军守卫边疆的生活录像资料,还有我们国家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中冲锋在前的解放军,看到了他们不顾一切,不怕苦、不怕累,甚至献出生命去帮助别人,挽救别人生命。当学生
看到这些,他们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保卫者,对英雄们的敬仰,喜爱之情才会油然而生。也许就在这样一节课中,有些学生定下了他们的理想,也去当保卫者。确实电教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让孩子们能深刻地领悟了很多道理。电教的资料能形象逼真地展现人和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能将理论化,知识生动化,使理论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得以升华,导之以行。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私自利、懦弱、刁蛮任性,难以教育。征对这样的情况,在《先人后己》这一课中,我们可以找在“5.12”地震中很多救人英雄的事迹资料放给孩子们看,例如小林浩救同学们的事迹,吴忠宏老师舍弃了生的希望,不顾一切挽救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生命,还有一位母亲,用全身力气,为孩子支撑一片蓝天,孩子活了,而她却走了,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故事,难道还不能激励孩子们吗?他们看了后会深刻领悟到什么是先人后己,从而指导学生树立先人后己的正确思想,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教材、激活教材
随着现代信息发展,学生已不在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等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手段恰当的运用,可以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教材,并使教材内容得以延伸,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课堂变得充满生机 。如在教学《家人的爱》时,我通过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观看,儿童节不同家庭的父母,领着子女到大型游乐场游玩的画面,学生体会到了,来自家庭无微不至的关爱,了解社会是由不同的家庭组成,通过家庭与社会密切相连的例子,引导学生的兴趣,然后,在通过不同民族家庭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品德课一个重要任务。小学生之所以会做出会这样的或那样的错事,是因为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处于模棱两可阶段。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像是天平,善良与邪恶同时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性的引导,天平就会失去平衡,从而给学生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加强学生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事 。如,在教学 《学会拒绝》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制作了相关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严厉打击黑色网吧”等真人真事课件,不但能从视觉以及听觉上冲击,还能把这股冲击彻底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这一幕幕发人深省的画面,让学生自己来辨析和判断,从而真正明理。运用多媒体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不仅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对道德现象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而且避免了教学的平板化,蜻蜓点水化,使学生真正懂得,一个人的毅力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的意义,教育工作者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效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多媒体为我们选用典型事例,音像资料,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供了方便。让品德课成为培养孩子们高尚品质的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应国良,王迅.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王楠.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探析》
[3]李鸿科 《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