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房 梅
【机构】 安徽省明光中学
【正文】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分值大项,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认知的过程,阅读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扩大词汇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阅读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更何况“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技能和方法,又是落实实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一味地讲语法,一味地要求学生背单词做练习。其实,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许多老师也许只考虑如何上好课,如何管理好学生,至于阅读,老师们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读,没有意识去关注学生阅读的状况,更没有去引导学生阅读。另外学生对于阅读也缺少兴趣,特别是英语学得不太好的学生,对于阅读更是具有恐惧感。他们觉得单词不认识,句子看不懂,文章就更使他们一头雾水了。长此以往,他们对阅读失去了兴趣,也没有了信心。有时即使很简单的文章,这些学生也没有耐心和信心来认真看了。这都是学生阅读能力上不去的重要原因。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
在课上讲课文中的语法、词组等知识点时,教师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文章来促进学生对文章有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给文章分段,引导他们找出各段的中心句,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整篇文章。
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喜欢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阅读材料要由易而难。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这样学生才能有信心和耐心读下去。如果有的文章的确有难度而又非常重要,我觉得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要先把文章中涉及到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习惯用法及文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先传授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
另外,教师在选材上也要注意选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文章的题材有很多,如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故事、新闻、地理常识、科普文章等等。教师选给学生阅读的材料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还要难易适中。其实在上述这些体裁中,新闻、地理常识和科普性的文章往往比较难懂,因为其中很有可能涉及到许多专有名词、地名等等。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期,教师可以选些故事、小说之类的让学生读,然后在由浅入深,慢慢地增加难度。
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古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们重视学生们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正确率。我认为常见且易学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粗略地读。
这适用于刚开始练习阅读的学生。虽然文章的难易有别,但是无论哪一篇文章都是由一个中心扩展开来的。教师在教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每段的段意,从而使学生理解整篇文章。有的段落中有中心句,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就简单很多;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教师就要提醒学生注意通过段落之间的衔接句和连词来分析和概括段落大意。
(二)、带着问题去读。
在阅读题中,有的问题是关于时间、人名、地名、数字等的,象这类问题就完全可以直接到文章中去找,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还保证了正确率。
(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断。
在高考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推断题。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出错,是一个难点。但是对于这种题目,学生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做。在遇到推断新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题目是,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解,猜出这些新词、短语和句子的意思。学生的猜词能力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平时进行阅读练习时,遇到生词先推断其意思,然后再查相关资料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从而提高自己的推断能力,从而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协调性,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更何况“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技能和方法,又是落实实用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一味地讲语法,一味地要求学生背单词做练习。其实,我觉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许多老师也许只考虑如何上好课,如何管理好学生,至于阅读,老师们更多地是让学生自己去读,没有意识去关注学生阅读的状况,更没有去引导学生阅读。另外学生对于阅读也缺少兴趣,特别是英语学得不太好的学生,对于阅读更是具有恐惧感。他们觉得单词不认识,句子看不懂,文章就更使他们一头雾水了。长此以往,他们对阅读失去了兴趣,也没有了信心。有时即使很简单的文章,这些学生也没有耐心和信心来认真看了。这都是学生阅读能力上不去的重要原因。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为了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
在课上讲课文中的语法、词组等知识点时,教师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文章来促进学生对文章有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给文章分段,引导他们找出各段的中心句,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整篇文章。
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喜欢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阅读材料要由易而难。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这样学生才能有信心和耐心读下去。如果有的文章的确有难度而又非常重要,我觉得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要先把文章中涉及到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习惯用法及文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先传授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
另外,教师在选材上也要注意选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文章的题材有很多,如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故事、新闻、地理常识、科普文章等等。教师选给学生阅读的材料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还要难易适中。其实在上述这些体裁中,新闻、地理常识和科普性的文章往往比较难懂,因为其中很有可能涉及到许多专有名词、地名等等。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期,教师可以选些故事、小说之类的让学生读,然后在由浅入深,慢慢地增加难度。
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古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们重视学生们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正确率。我认为常见且易学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粗略地读。
这适用于刚开始练习阅读的学生。虽然文章的难易有别,但是无论哪一篇文章都是由一个中心扩展开来的。教师在教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每段的段意,从而使学生理解整篇文章。有的段落中有中心句,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就简单很多;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教师就要提醒学生注意通过段落之间的衔接句和连词来分析和概括段落大意。
(二)、带着问题去读。
在阅读题中,有的问题是关于时间、人名、地名、数字等的,象这类问题就完全可以直接到文章中去找,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还保证了正确率。
(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推断。
在高考试题中,几乎每年都有推断题。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出错,是一个难点。但是对于这种题目,学生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做。在遇到推断新单词、短语或句子的意思题目是,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解,猜出这些新词、短语和句子的意思。学生的猜词能力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平时进行阅读练习时,遇到生词先推断其意思,然后再查相关资料来验证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从而提高自己的推断能力,从而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协调性,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