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作者】 杨远计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镇罗沙中学
【摘要】初中音乐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对音乐学科的喜爱,更可以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形成和具备基本的欣赏能力,是当前初中音乐课程开展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意义。【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教学角色;创新思路;提升素养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这时人们的眼光就开始投入到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学习音乐,这也就促进了音乐教学的飞速发展。
一、调整教学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学生的学习爱好
自古以来,音乐就一直源远流长,音乐知识既丰富又极为抽象,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对于音乐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很多人无法正确理解音乐的价值。尤其是在初中教学时期,正是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刻,可以对学生的内心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转变教师的地位,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不要任何事都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抛弃作为教师的权威性,要善于去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观察,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案,要从心理上去分析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而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切入点,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价值观。
例如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找一个同学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样就可以通过学生演唱的歌曲观察出学生对歌曲的喜好和认识,除此之外,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教师到位的示范,学生音乐特长的展示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很好手段。
2.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十分正确,作为教师不应该永远处在课堂的最高点,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惧怕心理,这样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氛围。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互相换位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每周的音乐欣赏课堂上找一名学生当老师,让学生体验一下教师的工作,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待遇,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态度,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与自己是平等的。而这种平等的产生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入学生群体中去,要多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批评,要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教师只负责维护整个课堂教学的秩序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情趣、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些观念也是存在差别的,在审美过程中人类内心也会产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情感,这些情感也会被附加到审美对象上。每个人对审美物体的“爱”都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创新思路
1.创设情景、参与体验
构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是以引导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参与”主要是指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不能以教师的心态去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要提倡教师与学生平等,遇到问题要与学生共同协商,寻找解决措施;所谓的“体验”主要是指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有亲身体验活动的机会,教师要以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能更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设置问题、深入探究
古代教育家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经过初听的简单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设置问题并进行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自我领悟。比较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讨论。
3.情感体验、实践创造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音乐乐曲中可以掺杂很多情感,也可以带动人的思想进步,给人缓解精神压力,这都是音乐固有的特性。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学习音乐,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三、淡化教学考核、鼓励师生自主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不敢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学生重点观察,要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抓住,然后从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在课堂上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入感觉到教师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做到,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展现自己,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目的。
2.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作为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本身就是自身价值观和心理塑造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冲击和影响,这时教师就应该正确教育学生要端正态度,正确评价学生的作为,要正视自己、尊重他人,要有一定地对外界事物的分析能力。而且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要注重言语上的措辞,要使用合理的话语,教师要对学生的互评进行监督,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
3.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心理的印象总是极具权威性的,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对自己的印象,要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时刻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平等关系,要主动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多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状态给予帮助。同时学生也要对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要对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监督,有问题要及时提出,只有这样形成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双方能力的提升。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深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教学失误,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多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在教学理论上结合实践,从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能发挥出其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这时人们的眼光就开始投入到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尤其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学习音乐,这也就促进了音乐教学的飞速发展。
一、调整教学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注重学生的学习爱好
自古以来,音乐就一直源远流长,音乐知识既丰富又极为抽象,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对于音乐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很多人无法正确理解音乐的价值。尤其是在初中教学时期,正是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刻,可以对学生的内心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些做法,转变教师的地位,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不要任何事都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抛弃作为教师的权威性,要善于去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观察,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案,要从心理上去分析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而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切入点,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价值观。
例如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找一个同学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样就可以通过学生演唱的歌曲观察出学生对歌曲的喜好和认识,除此之外,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教师到位的示范,学生音乐特长的展示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很好手段。
2.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十分正确,作为教师不应该永远处在课堂的最高点,让学生从心底里产生惧怕心理,这样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氛围。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互相换位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每周的音乐欣赏课堂上找一名学生当老师,让学生体验一下教师的工作,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待遇,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态度,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与自己是平等的。而这种平等的产生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入学生群体中去,要多与学生进行相互沟通,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批评,要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教师只负责维护整个课堂教学的秩序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情趣、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这些观念也是存在差别的,在审美过程中人类内心也会产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情感,这些情感也会被附加到审美对象上。每个人对审美物体的“爱”都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
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创新思路
1.创设情景、参与体验
构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教学模式,是以引导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参与”主要是指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不能以教师的心态去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要提倡教师与学生平等,遇到问题要与学生共同协商,寻找解决措施;所谓的“体验”主要是指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有亲身体验活动的机会,教师要以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能更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设置问题、深入探究
古代教育家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设置疑难,以疑启思,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对音乐作品经过初听的简单体验后,教师随即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设置问题并进行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自我领悟。比较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讨论。
3.情感体验、实践创造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音乐乐曲中可以掺杂很多情感,也可以带动人的思想进步,给人缓解精神压力,这都是音乐固有的特性。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学习音乐,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三、淡化教学考核、鼓励师生自主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由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上不敢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学生重点观察,要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抓住,然后从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在课堂上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入感觉到教师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做到,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展现自己,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目的。
2.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作为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本身就是自身价值观和心理塑造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冲击和影响,这时教师就应该正确教育学生要端正态度,正确评价学生的作为,要正视自己、尊重他人,要有一定地对外界事物的分析能力。而且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要注重言语上的措辞,要使用合理的话语,教师要对学生的互评进行监督,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
3.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心理的印象总是极具权威性的,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对自己的印象,要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时刻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平等关系,要主动让学生成为音乐欣赏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多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状态给予帮助。同时学生也要对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要对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监督,有问题要及时提出,只有这样形成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双方能力的提升。
随着音乐教学的不断深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教学失误,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多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在教学理论上结合实践,从而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能发挥出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