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引导中学生脱离早恋的“沼泽”
【作者】 李洪波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摘要】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谐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可以让学生有稳定感,满足感和安全感;可以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可以让他们正确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从而减少对立与冲突。因此,和谐的交往与沟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能帮助他们成功地迈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关键词】早恋;学生心理;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谐;痛苦
【正文】
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影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供给充分,加之社会环境有形无形的“性”刺激,儿童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现象,性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也成为生理规律。伴随学生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日趋成熟,初中生的早恋问题像冰山浮出水面,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所在。懵懵懂懂的学生开始效仿成人的行为,诸如“送礼物”、“递情书”、“刺字”、“约会”的事儿时有发生。他们的行为偏离了学习的轨道,只顾迷恋于这朵早开的“谎花”,带来的结局往往是学业荒废,情感受挫,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班主任,我见证了历届学生中从无到有的早恋发展轨迹,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也看到了不同的教育效果。现在回顾以往的教育心得,真切体会到: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不是一刀切就见效的,不是一蹴而就解决问题的,班主任要处理好学生的早恋问题,必须要搞清楚学生早恋的原因,甚至明确早恋的定义,不能把学生间朦朦胧胧的异性吸引简单地都划归到早恋的范畴。如何对待学生的早恋,如何引导学生远离早恋的“沼泽”,这些问题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首先,班主任要理解早恋学生的处境,对学生当下的心态加以全面客观的分析
教师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对异性的向往心理是由于生理的不断成熟导致的,对异性产生好感,愿意与异性交往,憧憬爱情的美好,符合青春期的一些心理特征,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足为奇,完全合乎常理,但如果过分地加以想象、扩大,想涉及“爱情”问题,则是不对的,因为这种朦胧的爱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也长久不了的,仅仅是一种轻率冲动,往往会给将来的生活带来阴影。这个时期由于每个人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水平有限,对一个人的了解还只能单纯地依赖表面,这时对异性朋友的选择比较简单,不成熟心理的结果就是不成熟的选择,即使真正的谈起恋爱,随着了解的加深,就会发现自己原先发现的闪光的金子不外乎是一堆反射阳光的玻璃渣。另外,爱也不能由一方来决定,你想得到对方的喜欢,就必须以自身的魅力、人品、气质、才华吸引对方,而不能一味强求。
其次,进一步指出早恋的危害性,提高早恋学生的思想认识
(1)早恋严重影响学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付出的过多,在那方面投入的就少了,其自身的学习状况已证明了这一点;(2)对身体健康不利。中学生早恋不仅影响学习、妨碍智力的发展,而且也会因社会舆论的谴责和秘密交往的压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如果思想上放不开,必将会因长期“抬不起头”的压力而导致心理疾病;(3)存在失足的危险。中学生情感好冲动,自制力差,不顾及后果,就其“出走”来说,尤为危险,可能被坏人拉拢利诱,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也晚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婚姻生活。
再次,开导早恋学生,摆脱青春期的心理挫折
建议学生可以向日记或校内心理老师倾诉内心的痛苦烦恼,使抑郁的心情得到渲泄;把一时的情感失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变为发奋读书、努力为班级工作的动力,以此总结教训,变失为得,使自己早日成熟,理智地处理情感问题,用高尚的情操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我班女生李某某,14岁,学习成绩一向优秀。但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对班里人高马大的体育委员逐渐产生好感,便模仿电视剧里的情节,不断地给他写信,想与他交朋友。可体育委员并没有这方面的倾向。在得不到理想的回应后,李某的内心极为痛苦,陷入泥沼难以自拔,上课也无心听讲,成绩迅速下滑。尤其是当她看到心中的“白马王子”经常无所顾忌地与另外几名女生追逐嬉戏后,气愤嫉妒让她钻进了牛角尖,居然离家出走了。一周后提心吊胆的家人才把流浪在外的她找回来。平地掀起这么大的风波,她自卑不已,再加上家长的忧虑、同学的不理解,她觉得太丢人,一度坚持辍学。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李某某为了不成熟的感情而做出如此轻率的决定实在是不应该,我必须尽己所能地把她从歧途拉回来。
经过耐心细致的开导,一个月后,李某从阴影中摆脱出来,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和同学们谈笑自如,相处融洽,也逐渐能够客观地对待体育委员,用她自己的话说“其实我对他了解的太少,太偏重外表了。”如今,一年过去了,再触及她的“出走”,她说“我当时怎么会那么傻!”进入初三的李某,正履行着班级学习委员的职务,全力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后来为了防微杜渐,教育全班学生建立正确的男女同学的关系,我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出手抄报,组织主题讨论、演讲比赛,心理咨询等形式,教育学生懂得:中学生怎样树立恋爱观?中学生为什么不宜谈恋爱?什么是男女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男女中学生该怎样交往?如何自我控制能力等等,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我体会到:处理“早恋”问题,应以疏导为主,单靠“没收情书”、“追堵约会”、“当众批评”是无济于事的。正可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教师的理解、宽容、循循善诱会让他们懂得把握住感情、控制住行为,最终将其从“悬崖”边引上求知之路。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纯洁的感情,晓以利弊,动之以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性,懂得自尊、自重、自爱;要给学生作生活底蕴的启蒙和人生责任的启示,使之懂得两性关系上应有的道德标准,在心灵深处用道德力量驾驭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可防止和减少早恋问题的产生,即使出现早恋也不至于发展成为“越轨行为”。
参考文献:
[1]陈虹;;十八岁的“早恋”[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1年07期
[2]单欣;;那是我心中永远的痛[J];基础教育;2007年08期
[3]解码小Q;;苦涩的早恋如何自拔?[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2期
[4]魏美娟;;老师如何解决早恋问题[J];青少年日记;2006年02期
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影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营养供给充分,加之社会环境有形无形的“性”刺激,儿童性成熟年龄明显提前,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熟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现象,性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也成为生理规律。伴随学生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日趋成熟,初中生的早恋问题像冰山浮出水面,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所在。懵懵懂懂的学生开始效仿成人的行为,诸如“送礼物”、“递情书”、“刺字”、“约会”的事儿时有发生。他们的行为偏离了学习的轨道,只顾迷恋于这朵早开的“谎花”,带来的结局往往是学业荒废,情感受挫,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班主任,我见证了历届学生中从无到有的早恋发展轨迹,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也看到了不同的教育效果。现在回顾以往的教育心得,真切体会到:处理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不是一刀切就见效的,不是一蹴而就解决问题的,班主任要处理好学生的早恋问题,必须要搞清楚学生早恋的原因,甚至明确早恋的定义,不能把学生间朦朦胧胧的异性吸引简单地都划归到早恋的范畴。如何对待学生的早恋,如何引导学生远离早恋的“沼泽”,这些问题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首先,班主任要理解早恋学生的处境,对学生当下的心态加以全面客观的分析
教师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对异性的向往心理是由于生理的不断成熟导致的,对异性产生好感,愿意与异性交往,憧憬爱情的美好,符合青春期的一些心理特征,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足为奇,完全合乎常理,但如果过分地加以想象、扩大,想涉及“爱情”问题,则是不对的,因为这种朦胧的爱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也长久不了的,仅仅是一种轻率冲动,往往会给将来的生活带来阴影。这个时期由于每个人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水平有限,对一个人的了解还只能单纯地依赖表面,这时对异性朋友的选择比较简单,不成熟心理的结果就是不成熟的选择,即使真正的谈起恋爱,随着了解的加深,就会发现自己原先发现的闪光的金子不外乎是一堆反射阳光的玻璃渣。另外,爱也不能由一方来决定,你想得到对方的喜欢,就必须以自身的魅力、人品、气质、才华吸引对方,而不能一味强求。
其次,进一步指出早恋的危害性,提高早恋学生的思想认识
(1)早恋严重影响学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付出的过多,在那方面投入的就少了,其自身的学习状况已证明了这一点;(2)对身体健康不利。中学生早恋不仅影响学习、妨碍智力的发展,而且也会因社会舆论的谴责和秘密交往的压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如果思想上放不开,必将会因长期“抬不起头”的压力而导致心理疾病;(3)存在失足的危险。中学生情感好冲动,自制力差,不顾及后果,就其“出走”来说,尤为危险,可能被坏人拉拢利诱,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悔也晚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婚姻生活。
再次,开导早恋学生,摆脱青春期的心理挫折
建议学生可以向日记或校内心理老师倾诉内心的痛苦烦恼,使抑郁的心情得到渲泄;把一时的情感失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变为发奋读书、努力为班级工作的动力,以此总结教训,变失为得,使自己早日成熟,理智地处理情感问题,用高尚的情操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我班女生李某某,14岁,学习成绩一向优秀。但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对班里人高马大的体育委员逐渐产生好感,便模仿电视剧里的情节,不断地给他写信,想与他交朋友。可体育委员并没有这方面的倾向。在得不到理想的回应后,李某的内心极为痛苦,陷入泥沼难以自拔,上课也无心听讲,成绩迅速下滑。尤其是当她看到心中的“白马王子”经常无所顾忌地与另外几名女生追逐嬉戏后,气愤嫉妒让她钻进了牛角尖,居然离家出走了。一周后提心吊胆的家人才把流浪在外的她找回来。平地掀起这么大的风波,她自卑不已,再加上家长的忧虑、同学的不理解,她觉得太丢人,一度坚持辍学。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李某某为了不成熟的感情而做出如此轻率的决定实在是不应该,我必须尽己所能地把她从歧途拉回来。
经过耐心细致的开导,一个月后,李某从阴影中摆脱出来,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和同学们谈笑自如,相处融洽,也逐渐能够客观地对待体育委员,用她自己的话说“其实我对他了解的太少,太偏重外表了。”如今,一年过去了,再触及她的“出走”,她说“我当时怎么会那么傻!”进入初三的李某,正履行着班级学习委员的职务,全力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后来为了防微杜渐,教育全班学生建立正确的男女同学的关系,我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出手抄报,组织主题讨论、演讲比赛,心理咨询等形式,教育学生懂得:中学生怎样树立恋爱观?中学生为什么不宜谈恋爱?什么是男女同学之间的纯真友谊?男女中学生该怎样交往?如何自我控制能力等等,主动采取预防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我体会到:处理“早恋”问题,应以疏导为主,单靠“没收情书”、“追堵约会”、“当众批评”是无济于事的。正可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教师的理解、宽容、循循善诱会让他们懂得把握住感情、控制住行为,最终将其从“悬崖”边引上求知之路。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纯洁的感情,晓以利弊,动之以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性,懂得自尊、自重、自爱;要给学生作生活底蕴的启蒙和人生责任的启示,使之懂得两性关系上应有的道德标准,在心灵深处用道德力量驾驭自己的感情。这样,不仅可防止和减少早恋问题的产生,即使出现早恋也不至于发展成为“越轨行为”。
参考文献:
[1]陈虹;;十八岁的“早恋”[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1年07期
[2]单欣;;那是我心中永远的痛[J];基础教育;2007年08期
[3]解码小Q;;苦涩的早恋如何自拔?[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2期
[4]魏美娟;;老师如何解决早恋问题[J];青少年日记;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