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体会

【作者】 陈立龙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桃花乡中心校



【正文】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单调乏味的计算练习很容易使学生觉得厌倦心烦,为了使学生能够精神饱满的投入练习,老师可以在设计计算练习时多变换花样。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小组开火车,同桌竞赛;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二、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每天固定课前进行几分钟的口算练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夺红旗、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候,穿插进行趣味性练习,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让全班都积极主动参与,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的机会,既提高孩子对口算的兴趣,也提高了计算的速度,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有效的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常用的口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运用“凑十法”口算。
  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加数“凑整”。如27+5+15=?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45-14-6,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9×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900。
  (2.)运用“分解法”口算。
  “分解法”口算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成25×4×8=10×8=80。如125×32,原式变为125×8×4=1000×4=4000。
  (3).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4)采用“基准数”速算。
  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5)、采用等差数列公式
  如:等差数列,比如1+2+3+......200,或比如2+4+6+8+.....1000求和, 就可以用等差数列公式
  求项数(可就是个数)=(首项+末项)/公差
  求和是(首项+末项)乘项数除以2
  口算训练的方法很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你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的前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让学生养成抄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结合题意回头看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经。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节课20题的口算训练和10道的简便计算,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通过一年以来的不断坚持,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很多。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计算培养和训练。还要学生自己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