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书”指导
【作者】 杨 丽
【机构】 贵州省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可以达到训练学生读书的目的。【关键词】语文教学;读书;训练
【正文】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句话强调了“读”和“写”的辩证关系,读是写和基础,写是读的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语文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遣词造句的能力差,更应该多加强指导学生读书。怎样让学生学会读书呢,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纠正错读,读准字音
我们师生过都是南方口音,口语受地方影响较重,特别是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前鼻音和后鼻读音容易混淆,很难读准。所以,读书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后,基本掌握拼音方法,只要提醒他们在读书中留意容易错的读音,只要在平时加以正音,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是可以读准字音的。
例如:初读课文时,在特殊章节上注符号,圈上翘舌音;在鼻音上加“几”,边音上加“I”;在后鼻音上加“几g”;作这些记号提醒学生读到此处,要特别注意读准字音。其实,学生在单个识字中,读音是准确的,如果把字放到文中去,读音就变味了。我在纠正字音时,特别强调这一点防微杜渐。可以用一些游戏,激发学生感兴趣地正音。如“选拨播音员”,学生兴趣盎然,小舌头灵敏咬字吐字准确。课标指出:读准每个音,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所以,读准字音十分关键。
二、 读书节奏,体现语调
一年级学生,读书的毛病主要是拖、唱、喊。绝大多数学生为唱读。没有感情的读,没有停顿和节奏的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细节,那么学生容易养成拖、唱、喊的不良读书习惯。就会对今后的朗读能力提高造成影响,所以要加强训练学生读书的节奏。如:让学生连词读。在一句话中,学生可能会把一个词语拆开来读;把“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读成“春—雨—像—春—姑—娘—”每个字都可以拖唱的方式读出来。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注意纠正,并指导朗读。
读书时,标点符号运用的停顿要恰当,如果顿号停1秒的话,那么逗号就停2秒,分号停4秒,句号停8秒钟。
在读书的过程中,语调,重音要体现。如:“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住呢?”要读出不知道小松鼠吃什么到哪儿住的担心心情。在这里要强调“吃、住”的困难,所以读“吃、住”二字时,语气要重一些。又如:“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在这里要强调“怪、一定、找”,所以读到这几个词时,语气加重。因为是感叹句,要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故把“我回来”语调提升。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再如:“让我不送小蚂蚁吧”在这里的“让”是请求下令,也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表现出小蜻蜓助人为乐的品质。再如:“意欲捕鸣蝉,忽然闭中立”。此句读到“闭、立”时,要读得轻,才能把当时牧童欲捕鸣蝉的情境表达出来。记得有个学生问:“小男孩到底捉到蝉没有?”我是这样回答的:“小男孩能不能捉到,取决于你们。要想捉到它,想想怎么读呢?”学生读这两个字时,音非常轻,这就表达了诗的意境。
三、 理解内容,读懂文章
每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学生在朗读文章时,要领会整篇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读《乌鸦喝水》一文后,要明向本文意思是:乌鸦动脑筯,想办法,终于喝到了水。弄懂文章后,才能往下思考;乌鸦是怎样想办法的?从乌鸦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又如,读到《不白兔和小灰兔》时,学生要明白亲自劳动才能有吃不完的菜。之后,更容易去理解小白兔的做法和小灰兔的做法,谁对、谁错?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总之,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从简单的字、词、句、段的朗读开始,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停顿,读懂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句话强调了“读”和“写”的辩证关系,读是写和基础,写是读的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语文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遣词造句的能力差,更应该多加强指导学生读书。怎样让学生学会读书呢,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纠正错读,读准字音
我们师生过都是南方口音,口语受地方影响较重,特别是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前鼻音和后鼻读音容易混淆,很难读准。所以,读书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后,基本掌握拼音方法,只要提醒他们在读书中留意容易错的读音,只要在平时加以正音,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是可以读准字音的。
例如:初读课文时,在特殊章节上注符号,圈上翘舌音;在鼻音上加“几”,边音上加“I”;在后鼻音上加“几g”;作这些记号提醒学生读到此处,要特别注意读准字音。其实,学生在单个识字中,读音是准确的,如果把字放到文中去,读音就变味了。我在纠正字音时,特别强调这一点防微杜渐。可以用一些游戏,激发学生感兴趣地正音。如“选拨播音员”,学生兴趣盎然,小舌头灵敏咬字吐字准确。课标指出:读准每个音,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所以,读准字音十分关键。
二、 读书节奏,体现语调
一年级学生,读书的毛病主要是拖、唱、喊。绝大多数学生为唱读。没有感情的读,没有停顿和节奏的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细节,那么学生容易养成拖、唱、喊的不良读书习惯。就会对今后的朗读能力提高造成影响,所以要加强训练学生读书的节奏。如:让学生连词读。在一句话中,学生可能会把一个词语拆开来读;把“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读成“春—雨—像—春—姑—娘—”每个字都可以拖唱的方式读出来。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注意纠正,并指导朗读。
读书时,标点符号运用的停顿要恰当,如果顿号停1秒的话,那么逗号就停2秒,分号停4秒,句号停8秒钟。
在读书的过程中,语调,重音要体现。如:“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住呢?”要读出不知道小松鼠吃什么到哪儿住的担心心情。在这里要强调“吃、住”的困难,所以读“吃、住”二字时,语气要重一些。又如:“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在这里要强调“怪、一定、找”,所以读到这几个词时,语气加重。因为是感叹句,要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故把“我回来”语调提升。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再如:“让我不送小蚂蚁吧”在这里的“让”是请求下令,也要读出坚定的语气。表现出小蜻蜓助人为乐的品质。再如:“意欲捕鸣蝉,忽然闭中立”。此句读到“闭、立”时,要读得轻,才能把当时牧童欲捕鸣蝉的情境表达出来。记得有个学生问:“小男孩到底捉到蝉没有?”我是这样回答的:“小男孩能不能捉到,取决于你们。要想捉到它,想想怎么读呢?”学生读这两个字时,音非常轻,这就表达了诗的意境。
三、 理解内容,读懂文章
每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学生在朗读文章时,要领会整篇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读《乌鸦喝水》一文后,要明向本文意思是:乌鸦动脑筯,想办法,终于喝到了水。弄懂文章后,才能往下思考;乌鸦是怎样想办法的?从乌鸦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又如,读到《不白兔和小灰兔》时,学生要明白亲自劳动才能有吃不完的菜。之后,更容易去理解小白兔的做法和小灰兔的做法,谁对、谁错?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总之,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从简单的字、词、句、段的朗读开始,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停顿,读懂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