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兴趣与共鸣同行,参与与互动同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个人感悟

【作者】 卫 爽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摘要】本文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测与奖励阶段三个方面论述了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准备;实施;检验;奖励;合作学习
【正文】
  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关键取决于班级小组建设。根据合作学习原理,教学组织策略和合作学习方法,结合我校的英语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三个阶段七个环节:准备阶段(小组组建和导学案编写),实施阶段(课堂展示和小组活动),检验与奖励阶段(检测,补救和小组奖励)。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同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创设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完成老师每节课布置的任务,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关键取决于班级小组的建设。所以根据合作学习原理,教学组织策略和合作学习方法,并结合本班英语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小组合作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检验阶段。
  一、准备阶段
  1. 组建小组
  我将本班学生按其成绩高低及男女生搭配的原则,将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两名中等学生和一名基础薄弱生安排在一起,组成4人学习小组。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承担一个角色:其中组长负责掌握全局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掌握学习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学习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保每名组员积极参与。
  2.编写导学案
  展示新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材,精心编写每一课时的导学案。制定好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确定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到教学目标间所需获取的能力极其层次关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包括教与学的形式,媒体,小组活动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
  二、实施阶段
  1.展示新课
  课堂上尝试放手给学生,由班长负责各小组长抽签选择各自的任务。如七年级下册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A 1a展示新单词,1c根据1b的听力两人一组表演对话,2c根据2b和2c进行问答练习,2d是一个崭新的对话,里面有新单词和语法句型。还有一个评价组和质疑组。因此六个小组有各自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并会给各小组打分。适当的时候我会对一些重难点进行点评。
  2.小组活动
  (1)角色扮演。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如在介绍Unit3时,围绕以下课文重点句型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操练: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take the train/ subway/ bus.
  I ride a bike.
  I walk.
  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分别创设在公共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等真实的场景,自编自演,我会在需要帮助的时给予支援,让他们展示得更精彩。通过在课前大家的认真准备,更加强化了同学们对交通工具的掌握。同时,思维开阔学生还会询问并使用到马,三轮车,火箭,宇宙飞船等等。
  (2)小组集体学习
  在课堂上只是根据各小组的展示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或者对于学生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解答。至于领读课文,教单词等全部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他们往往会给我很多意外惊喜。尤其是C级的学生进步特别快,让人很感动。这也是小组集体学习的结晶。
  (3)小组讨论
  各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课文的话题,问题或者重点难点组织小组讨论,每个组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例如:Unit3中,围绕“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一文,让各小组就以下问题讨论:
  1. How do the students in the village go to school?
  2. Does the boy like his school? Why?
  3. What is the villagers’ dream?
  此环节中,学生们不仅运用到了阅读技巧,而且很好掌握了文章概要。
  三、检测阶段
  1. 检测
  检测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更新与运用技能的情况,绝不能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检测形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如口头检测,书面作业,手工制作,成果展示等。这样学生学会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教师也达到了检测的目的。
  2. 补救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学习效果有优有劣,应当要着重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激励话语鼓励,课后耐心辅导等。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也存在着差异,根据各小组的课堂活动情况,为他们制定了课后活动任务。这样课堂教学一直延续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合作学习也得以拓展。
  3. 奖励
  一般会采用口头及运用板报表扬,并在“合作学习小组打分表”的“小组奖励”一栏盖上小印章,并将其作为每学期的平时成绩。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及检测成绩,鼓励各组间展开竞争。对于小组共同学习的结果,小组成员接受同样的分数。对于平均成绩较高的小组进行奖励。使学生在小组中不仅个人积极上进,而且乐于帮助他人。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透过我班的学习小组各组员的点滴变化,可以感知我们努力的结果,最终使得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在迈向一个全新而又有效的课堂改革路途上,希望学生和老师们一起携手走过一路芬芳。
  参考文献:
  [1]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实验稿)
  [2]《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
  [3]《新目标英语》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