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注重教学细节 精彩语文课堂

【作者】 王 强

【机构】 贵州省沿河县谯家镇大木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成败在于细节,教师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嗅觉,及时发现师生对话教学细节的存在,并成功利用这些细节为教学服务,使其成为教学的助推剂。教师要做细节的发现者、设计者、应用者,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自然升级。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对话;细节;维度
【正文】
  欧阳修说:“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汪中求也曾说过:“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关注细节的必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细节无处不在,特别是师生对话教学中,教师是课堂师生对话互动的设计者、发动者、参与者,如何有效掌控课堂对话走向,提升师生对话维度,对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
  一、抓教学过程细节,提升师生对话维度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提升师生对话维度当然是大势所趋。所谓师生对话维度,是指师生对话的宽度、深度、强度、烈度等指数。教师是师生对话的主动者,对对话维度有掌控权,不仅要负责调整对话走势,对对话细节也要进行必要关注,因为很多对话细节中蕴含丰富的教育教学契机,抓住这些教学细节,自然能够赢得教学主动权。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由众多细节构成,而且这些细节充满变数,教师要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及时捕捉转瞬即逝的教学细节。听过两位教师教《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在细节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第一位教师先让学生自读文本,然后师生展开对话,共同探索文本内容。在学习第三段时,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学生开始回答。有学生说:“作者写了爬山虎的茎叶,用细丝、蜗牛触角写其形状,用嫩红说明其颜色。”忽然有学生插言:“可惜了,作者没有闻一闻。”其他学生都笑了,教师很不满地看了这个学生一眼:“不要乱说,要认真看课文。”学生都收敛了表情,课堂恢复常态。第二位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让学生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还没有睁开眼睛,其他学生都笑了。教师这样评价:“闭上眼睛,思想变得非常单纯,想象力也增强了,下面同学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时,请你也闭上眼睛。”
  那位惋惜作者没有闻一闻爬山虎味道的学生,正在启动想象思维,结果被教师一顿教训,不仅他没有得到思维开发,其他学生也失去了探索欲望。这位教师处理教训细节的做法值得商榷,错失了绝佳教育契机。第二位教师看到有学生闭眼回答问题,不仅没有制止,还在下面的教学中大力提倡,这样做显然是抓住了细节也抓住了教学契机。学生感觉新奇,感知深度自然加强,师生对话维度明显提升。
  二、抓教师教法细节,提升师生对话强度
  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教学常态,不仅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有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的。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被普遍采用,几乎每一节课都会看到小组讨论的出现。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方式时,显得过于单调。学生对合作学习也形成了固化认知,只要是合作学习,就是四人小组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的过度消费让其正能量正在逐渐削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也逐渐消退。
  在学习《长城》时,教师让学生看文本插图,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意思。学生立即行动起来,教师在教室内开始巡视,结果发现有几个学生并没有参与小组讨论,而是自己在看书。教师开始逐个询问,一个学生说:“讨论什么啊,都在那聊天的。”另一个学生不屑一顾地回答:“这词语有什么可讨论的,该怎么解释还怎么解释,并不是讨论之后,就能解释出别样的意思。”教师没有对这几个学生进行教育,而是中断了学生小组讨论:“同学们不要再进行讨论了,咱们换一种方式。小组长负责提词语,其他成员抢答词语的意思。如果抢答结束,还有谁没有抢到一个回答机会,就罚他给大家唱一首歌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好!”教室内顿时热闹起来,各个小组都积极行动起来。
  教师在询问学生不参与小组讨论原因时,发现这几个学生的观点是非常对的,于是对教法进行及时调整,学习效果马上呈现出来。这表明教师能够从师生对话细节中捕捉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学习内容没有变,学习方式方法变了,学习过程则呈现颠覆性改变。由此可见,教师抓师生对话细节,其实就是抓教法应用。
  三、抓学生反馈细节,提升师生对话效度
  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往往能够反映师生对话的效度。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明显反馈行为,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个性认知。学生反馈方式众多,文字、语言、表情、形体动作等,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自身心理、观点、态度进行反馈。教师只有做细心人、有心人,才能对学生的个性反馈有一定敏感度。因此,教师还要注意采用多种激发方式,让学生将真实想法表现出来,为师生对话提供调整改革参考。
  学生反馈细节往往呈现隐蔽性,教师需要提升洞察力才能发现。在学习《搭石》时,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时,发现有一位学生一边读一边做手势,好像要用形体动作来表现文本内容。在学生展示朗读成果时,教师让他到前台来,让他的同桌朗读课文,他则用手势动作对课文内容进行诠释。学生顿时兴趣大增,都想看看这位同学生的精彩表演。在教师反复鼓励下,这位学生终于走上前台,开始了自己的动作展示演绎。其他同学都乐呵呵地看表演,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表演结束后,教师还特别让这位学生做了几个经典动作,并对动作造型进行解读,其他学生也都跃跃欲试,在下面手舞足蹈了。
  教师发现有学生用动作造型诠释课文内容,这自然是细节发现,想到让学生进行动作造型搭配课文朗读,这才是教师细节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教师的这个细节发现应用非常成功,学生以不一样的形式展示课堂学习内容,收获自然也是别样的。教师抓住学生反馈细节,师生对话效度大大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对话是新课改重要精神体现,教师从教学细节抓起,为创建师生对话新维度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从教学过程细节中嗅到教学契机,抓住课堂教学生成进行教学调整;从师生对话细节中改进教法选择应用,不仅提升了师生对话强度,还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从学生反馈中总结教学适度,对教学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以不一样的方式获得同样的教学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