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浅议

【作者】 罗 维

【机构】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

【摘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提高数学质量。教师要了解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同时要做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要做好课堂实效性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高中教学;教学实效
【正文】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年,通过多次的培训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只有切实做好课堂教学的突破性,才能够在教学任务繁重,高考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校的人才。
  一、 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1、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会出现盲目教学,教学的方法不合适,教学任务目标不明确,因此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吃透,理解到位,对课程标准要清楚,知道自己要讲哪些内容,所想这些内容是认识、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个标准,否则就会出现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说了一堆,致使实效性差,还有就是要有灵活的头脑,处理教材中的难点时,要使难点不难,抽象,不难懂。例如,在讲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许多学生对推导公式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不理解,笔者在教学时就先给了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探究:求圆点到直线x+y=2的距离,这样许多同学都能说出几种办法来解答,其中有一种就是利用等面积,还有一种是求两直线交点的坐标,然后再给出一般情况下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样就教给了学生由具体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实效性
  课改前教师教学大都是“一言堂”,而课改后虽有改进却也不能完全脱离旧观念,使课堂教学不能够适应新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就是讲授式,导致许多学生对教学无兴趣,对知识的产生发展不明白,一天天困惑着成绩不够理想。相反一些老师更新了观念,调整了教学方法成绩就非常理想,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设问1:你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α与α+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吗?(此向起点太低),设问乙:你能园的几何性质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吗?(此向起点太高,有高深莫测)。所以我们要不断思考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5、 教师的专业素质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如果没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就无从授课,试想一下课堂教师总是出错,学生能满意吗?课堂教学会有时效性吗?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1、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是空谈,取不了任何效果。虽然数学不像物化那样有实用性,不像语文、历史那样有故事性,但也有许多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去学习和探究,教师要做的是如何将抽象、难懂的问题转化为有趣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 教师要从语言上下功夫,决不能语言平淡,面无表情、整节课平铺直叙。应该做到语言既要准确又要生动。
  (2) 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例如讲等比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设计问题如下:小明假期去打工,到一家饭店应聘,老板说第一天给他2000元,以后每天给老板返还1元、2元、4元、8元……至少干够20天,向:小明同意了吗?回答是小明拒绝了,让学生寻找答案。这样课堂上气势活跃,学习兴趣大增。
  (3)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多钻研、多解题,多与学生沟通,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仰慕老师吗,对数学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
  2、采取恰当的探究学习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实际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和探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涌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与解决问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数学常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和反思中较快的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比单纯的通过枯燥的理论证明得出结论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名够适当的进行探究或课堂教学,必能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案例一:探究椭圆的定义,用具一两个图钉、一根长约20厘米没有弹性的细绳、一支笔、一块纸板。步骤:(1)分组(四人一组)(2)将纸在定在桌(下转第11页)(上接第12页)面上,把细绳栓在图钉上,再把图钉固定在纸板上。(3)用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纸板上慢慢移动,从而画出椭圆的图形,然后提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椭圆上的点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第二个问题:如果绳长刚好与两个钉子间的距离一样,会出现佬情况?如果绳长此丙个钉子韹距离还小呢?第三个问题:绳长不变,改变两个衅钉间的距离,椭圆的形状有何变化?
  案例二:探究几何体的表面积。用具:卡纸和双面胶。步骤:(1)、课前学生制作长方体、三棱锥、圆锥、圆柱等模型。(2)、课上拆开制作模型并探究几何体的表面积。(3)、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多面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旋转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突破学生的教学思维障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说“课上听明白了,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这恰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片面性、定势性等障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了函数的有奇偶性后,学生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常忽视定义或问题,因此,笔者设计了问题: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奇偶性,不少学生由得到飞f(x)为奇函数。教师提问: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时,区间应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发现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函数为奇函数。
  4、 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非常重要,他改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容量大,时效性强。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等都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课堂效率。
  三、 做好课堂实效性的经验总结
  教师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是教师专业成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有效及时的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反思和总结,教师的专业素质就不能实质性的提高,也就不能长时间的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持续有效,教学目标就无法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