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推行“3135”教学模式

【作者】 何海莉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正文】      教育改革创新的目的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的兴趣,优化学生的创新结构,寓研于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教研室提出的“3135”教学模式和理念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思,自己议,自己评。在不断地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35”概括起来是指三重理念,一个载体,三种学习方式,五环导学。三重理念指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一个载体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三种学习方式指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环导学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达标检测—拓展应用。自2014年茅箭区教研室推行“3135”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们茅箭区实验学校一直践行摸索,学习,总结这条改革创新之路上。现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反馈一下这两年来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推行“3135”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几点经验。
  一、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开发好导学案,用好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是“3135”的唯一而核心的载体,导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不同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导学案教学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学生在拿到导学案后,记忆开始了主动学习,这时导学案是学生很好的指导老师。一份好导学案可以让学生清楚学习路径,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自觉查找文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所以编写导学案时要尽量着眼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要使学生感受到层层递进的节奏,也要体会到轻松与喜悦,从而增强向更高点攀登的信心和勇气。所以,我校要求我们的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轻松愉快地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运用导学案自己学,自己思,自己悟,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改革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的要求,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永远是指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一篇新课时,教师不急于立即“教”,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自己能干的事,不留给老师干”的观念,做语文学习的主人,遇到问题,尽量不依赖教师,而是大胆思考猜测。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认真自学教材内容。 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寻求解题途径,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做题时务必做到“四心”、“四要”。“四心”即决心、专心、细心、耐心;“四要”即一要认真审题,二要反复品读课文寻找答案,三要分条规范答题,四要认真书写,用词力求准确。通过学生的先“学”,接下来老师需要“教”的东西也就不多了,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获得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得到培养。作为教育者,应该在每一节有限的课时内自觉地、有意识地为促进学生走向独立自主、形成自主性学习而努力。
  三、构建以学生为共同体的合作式学习模式,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共同发展。
  为了改善以往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我们构建了一种以学生为共同体的合作式学习模式,并将此应用到语文教学中,采用它能消除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失败的恐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和谐共同发展。
  首先,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并在教学中实行小组评分制以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共同发展。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6个人,包含好中差三类同学,以好促中,以好生带后进生,同时还给每个学生编上号,小组内再给不同编号的人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把以往的个人学习奋斗目标转变为小组的学习奋斗目标,使得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干,个个愿意学。同时在组与组的竞争比赛中,为了给本组加分不给本组成员拖后腿使得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不甘落后,各尽其责。
  其次,分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讨论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这种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积极地活跃思维创造了条件。合作学习交换的是思想,必定产生1+1>2的效果。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必须动脑、动手、动口,是老师又是听众,无论是从语言信息的提取迅速性还是保持的持久性上,合作学习都比传统的老师讲授要高明得多。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使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每个学生独立地在课堂上表词达意的训练次数和时间都比传统的老师与学生单向教学的问答式要多得多。
  总之,课改的核心是教师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把“3135”教学模式引入了语文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3135”高效课堂实验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努力,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课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