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作者】 王振晓

【机构】 山东昌邑市奎聚街道南隅小学



【正文】      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只依靠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在长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捷径。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跟思考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乐此不疲,因此培养阅读兴趣是学生能自觉读书的前提。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他们说说自觉自愿的行为呢?
  1、以课文为圆心,拓展阅读。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适当的拓展与教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对教材有所熟悉,再读相关的内容,势必趁热打铁,兴趣盎然。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大增。
  2、尊重自主阅读权。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应该阅读绘本和比较浅显的、能回应儿童好奇心的科普类书籍。在学生解答心中疑问的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书籍是非常好的老师,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有疑问可以从里面找到答案。从而喜欢上课外阅读。进入中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可以独自欣赏图书。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进行适当的推荐。
  3、共读一本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年龄段特点,推荐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让学生找到共同的阅读话题,拥有共同的生命成长密码。记得我带领学生学习完了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以后,课后拓展要求他们读读沈石溪写的《狼王梦》,一个周不到有一半同学都买了这本书,看他们热情这么高涨,我忍不住绘声绘色地给打击讲起了这个故事,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我戛然而止,设下悬疑,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待到第二周,班里几乎人手一本狼王梦了。每次课堂的自由时间,大部分人都在捧着《狼王梦》静静地阅读。同伴的力量往往是巨大,让一个不喜欢阅读的学生独自阅读一本书很难,但是有了同伴,他的阅读力量就会被激起,久而久之,就会走上阅读之路。
  4、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班级经常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我跟学生在共读《狼王梦》以后,展开读书交流会,学生都被母狼这种无私、伟大、有点残忍的母爱感动着,为她的命运深深地难过着,有些女同学甚至眼圈都红了,这样的阅读效果是成功的,学生在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认真阅读着,收获着。有了此次的阅读交流会,学生以后怎么会不爱课外阅读呢? 
  二、培养阅读习惯
  每个学生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只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善加引导,适时点拨,学生定会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每天都读书.
  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教师不做统一要求,从自己喜欢读的,对自己有益的书开始,构建阅读空间,循序渐进,慢慢养成习惯,让家长做好配合,通过微信,发送学生每天读书的图片,内容及鼓励性语言。大大激发学生每天读书的热情。
  2. 多动笔墨。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可让学生进行圈圈点点,完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本书主要人物”、“我学到的词汇”、、“我最喜欢的段落”、“我的感受”、“我配的插图”、“我为本书设计的广告语”等栏目不仅让学生写下心中所感,也画出心中所思。不仅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读书笔记,还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之间通过读书笔记的互相点评、借鉴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3.多读
  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让学生多读多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对于一些精彩片断,名篇佳作,要鼓励学生多吟咏、诵读,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三、检查阅读效果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定期测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比赛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四、开展阅读主题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活动是将阅读持续推进的重要方式,甚至可以说,阅读主题活动将源源不断地给阅读注入活力,是阅读真正的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其终生难忘的记忆。
  1、我的绘本我创作
  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图书以后,将会产生浓浓的创作欲望,我们就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把他们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想象表现出来。
  2、将读书内容演出来
  将阅读与舞台剧联系起来,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演出表现出来。
  3、故事温暖童年
  将学生最早的老师——家长动员起来,让家长跟学生一起读书,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引领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4、微信展示阅读效果
  当下,移动互联服务十分发达,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成为重要的社交与通讯工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成立微信公众号,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微信群,这样就能及时得地把学校活动、通知等发给家长。让家长留下学生读书的照片,通过微信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种点什么吧!在这个春天!种小树、种小花、种等待……等着等着,花就开了,等着等着,叶就茂密起来。今天我们给学生种下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坚持下去。相信,只要每天、每周、每月……坚持!坚持!他们就定会茁壮成长,收获特别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