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改进物理教学 为创造性而教

【作者】 邹世佳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濛阳中学



【正文】      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为“创造性而教”的信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关于创造性的研究。
  心理学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这种能力并非少专家所特有。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实验、操作,还是记忆、理解、思维,时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课下,还是校内、校外,处处都有创造的行为表现,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去培养。
  正确认识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思维特征,是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具有创造学习潜能的初中学生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及良好行为表现:
  (一)创造性学习的个性特征。
  1、好奇心强,好动手;2、兴趣广泛,对各种学习和活动都感兴趣;3、较顽皮、淘气;4、所作所为有时逾越常规,其行为常被认为“不可思议”;5、处事待人不固执,较幽默;6、敢于发言提问,勇于质疑发难,爱钻“牛角尖”,常想把老师问住难倒;7、有自信心,但不固执已见;8、乐观、积极向上,有进取心,不怕失败,不怕挫折;9、虚心乐意接受意见和建议;10、爱幻想,联想丰富。
  (二)创造性思维特征。
  1、观察事物细致;2、富于想象力;3、对事物反应快,容易受到启发;4、勤于动脑,对学习过程的各种问题不满足于知其一,喜欢从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究底;5、善于假设,能运用假设的办法,引发思维,寻求问题的解决;6、不拘泥,不守旧,乐于创新;7、有主见,不轻信他人的意见,习惯于自己动脑,动手;8、喜欢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解答问题;9、理解问题深透,自学能力强;能自觉探讨问题,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地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10、思维敏捷、开阔。
  (三)创造性学习实践行为表现。
  1、学习扎实,肯下功夫,会利用时间;2、在学习过程中讲究效率,追求速度,成绩突出,知识面广;3、敢于大胆实践,急于求新;4、对解答各种学习问题不仅满足于“会”,而且追求“熟”、“巧”,能够融会贯通,灵活应用;5、在学习中,喜欢一气呵成,有不完不罢休的的劲头;6、有抑制自己的能力该学习就学习,该玩就玩,学习时不再去想玩,对学习不是草草了事;7、自理能力强,学习、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自己能办的事情自己办。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知识面和思维不开阔。学生学物理往往只是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到试卷上的试题,解题成了学习物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新技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质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改进物理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以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评价目标上以知识为核心;评价方法上以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达成为量化标准;评价内容上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准确性;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则是以分数第一,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因而影响了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考试是教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物理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及评价。
  3、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相结合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除了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智力因素的开发外,还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如兴趣、好奇心、克服困难的意志、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竞争意识、协作态度及责任心,充分调动和发挥情感因素和态度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遵循创造性思维的两条原则,一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是标新立异,自圆其说。这两条思维原则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和高度协调。这是创新得以产生的根本。只要学生提出问题,不论答案正确与否,首先应充分肯定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尽可能从中发现合理的因素,并及时引导。
  4、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实际能力。
  初中物理学习,没有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的考核、考查都是在试卷上进行,应当建立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核、考查的评价制度,实验操作成绩按适当比例计入总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初中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做实验,落实学生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小实验。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自己建构知识。
  物理实践活动,应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新现象,新问题,触动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的收获可多可少,应重在参与。只要学生参与,都应该给予鼓励。
  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用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5、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内容物理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内容,给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探究规律、定律的研究和发现,应注重前人创造思维、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启迪。让学生经常思考前人、科学家、发明家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他们解决问题方法是什么,如果是我,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我们不仅要看到科学家成功的结果,还要更多地应了解他们探究的过程,成功的历程。
  改进物理教学,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是可以通过培养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感。只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不懈,一定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