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作者】 李建能

【机构】 贵州省赫章县威奢乡初级中学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 新课导入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二、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样以《缤纷情感》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培养高尚情感,如何去培养高尚情感”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做的,从中体会培养高尚情感的重要意义。在给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述邓稼先、见义勇为青年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验到自己和他人对祖国的各种感受和情感。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四、 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校园风景》教学中,为了帮助新生全面了解学校,我组织参观校园活动,课前准备好学校简介,课上让课代表做导游,教师当顾问,带领全班同学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通过参观活动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宽松、愉快,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热爱学校之情。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匿名世界游戏规则》为例,我在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调查社会上或身边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上网的后果等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正确上网》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楚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