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上好美术课中的欣赏课
【作者】 胡 方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湖南路小学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但长时间以来,在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学中,却很难体现这一目标的完整实施。透过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方案和学生在校的美术活动,不难发现,在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培养与鉴赏力、创造力素质的培养上,存在着不协调的发展,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认为学生只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会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和实用教学用具就合格了。以技能训练内容,来代替整个美术教学内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对待学生的作业评价,总是把像与不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客观上造成了学生思想僵化,抑制了他们的发散型思维。因此,探讨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能力;自主学习
【正文】
上了3年的美术课了,总是在思考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美术课。虽然一学期的课也没有多少节,但是要想上好每节课没那么容易,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事实,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认真上美术课吗?都希望在美术课上学到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美术课重欣赏,但是学生们能真正理解欣赏的重要性呢?他们往往看的是图片上有什么,图片是否有趣,而忽略了一张图一张画它有什么背景故事,有什么内涵,有什么技法在上面……这些才是他们所应该去欣赏后了解的。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从课前到课上再到课后评价,哪个环节都要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还有平时老师和学生磨合,与学生和谐的相处,在课堂上才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在教育的生活中,我们伸手可触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
二、欣赏时要有重点
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的启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要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欣赏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像法官一样给予是与否的判定。
三、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
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
可以采用提问、谈话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为老师更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思考反思并总结,相信在今后的美术欣赏课上会上得更好。
上了3年的美术课了,总是在思考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美术课。虽然一学期的课也没有多少节,但是要想上好每节课没那么容易,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事实,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认真上美术课吗?都希望在美术课上学到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美术课重欣赏,但是学生们能真正理解欣赏的重要性呢?他们往往看的是图片上有什么,图片是否有趣,而忽略了一张图一张画它有什么背景故事,有什么内涵,有什么技法在上面……这些才是他们所应该去欣赏后了解的。
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从课前到课上再到课后评价,哪个环节都要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还有平时老师和学生磨合,与学生和谐的相处,在课堂上才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在教育的生活中,我们伸手可触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
二、欣赏时要有重点
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的启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要进行“对话式”欣赏教学,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欣赏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审美合作,是平等的参与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欣赏时的表现,教师不能像法官一样给予是与否的判定。
三、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
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
可以采用提问、谈话的方法来进行,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作为老师更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思考反思并总结,相信在今后的美术欣赏课上会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