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成长记录袋”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作者】 张 娟
【机构】 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
【正文】 “学习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学生某个阶段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它除了是学生成长轨迹的见证之外,更通过对学习成长记录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对学生给予全面、发展的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有效工具。我最早接触成长记录袋是在一次教育评价教师培训班上,专家的介绍使我发现了这种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学期初,我将我在业务进修中创建的个人成长记录袋展示给学生们看,里面有我获得的毕业证书原件和论文奖、我与培训教师的合影、我收集的内容有意义的报纸、我的朗读磁带。孩子们传看着我的照片,认真辨听录音中我的声音,小心地抚摸我的毕业证书,个个羡慕得不得了。当我提出要为他们每个人都建立一个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时,孩子们异常兴奋,纷纷表示赞成。在我的提议下,我们给这个成长记录袋起了个名字叫“神奇的藏宝箱”。现结合班级实际,谈谈我是如何创建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
成长记录袋也称学习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家长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资料,学生的作品与反思,及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加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生事物,因而记录袋的创建、内容的收集、整理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我这学期初设计了一张《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表》,作为学生全学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过程的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计封面
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开学时,我给班里的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档案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设计封面。结果,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有的学生照了自己最漂亮的照片贴在封面上,有的则精心地在封面左上角画了自画像,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上姓名,如“爱唱爱跳的×××”“刻苦好学的×××”。不仅如此,大家还给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取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成长的足迹”“新苗长高了”“雏鹰起飞”“小手在变大”等等。这些封面的设计既新颖美观又极有创意。
(二)袋中内容
1.我的目标。“学习成长记录袋”中的目标定位于能力培养上,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还从“增大积累,增强人文素养”着手,要求学生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订立学习目标。
(1)新闻本
学生们将每天发生的新鲜事记在新闻本上,装于成长记录袋中,教师则每周利用时间让学生作三分钟新闻报道。
(2)课外阅读记录卡
学生每读完一份读物,就填写一张记录卡,收进成长记录袋,并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培养读书的兴趣。
(3)课外识字本
学生们将看电视、上街、收集商标、课外阅读等渠道识的字或抄写或粘贴于课外识字本上,作为学生的课外识字成果装于成长记录袋中。
2.家校联系册。
这是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家校联系册的内容既有学生每周课外识的字、看的课外书的记录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记录,又有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校外表现的评价。不但有家长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凭据。具体做法是:开学时,先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转变观念,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让他们参与评价。然后给每位家长发一本小册子,要求家长每周一次记录孩子一周内在家里的主要表现和学习情况。星期一由孩子交给老师,老师阅后又将孩子的在校情况简要地用红笔写在联系册上(老师的批语可以是激励的语言,也可以是中肯的意见或建议),星期二再由孩子将家校联系册返还到家长手里。这样架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不但有助于教师、家长的情感交流,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家校联系册能够客观、公正、及时、全面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记录学生成长进步的轨迹。同时,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了自己,体验了成功,看到了不足并及时改正了缺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逐步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因而很受家长欢迎。
3.荣誉本。
这是全班学生都十分珍视的本子,是他们充分体验成功,获得满足之所在。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课外多识字、多阅读、多背课文、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班里可以开展争夺小红花的活动。每月底进行一次评比,有进步奖、识字大王奖、背书大王奖、积极发言奖、热爱劳动奖、作业工整奖等等十几个奖项。被评到的同学也奖励一朵小红花。同学们将这些小红花粘贴在荣誉本上。10朵小红花换得一面胜利的小旗子公布在班里的红旗评比栏中,10面红旗(也就是100朵小红花)即奖励一张百花奖奖状。这一激励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守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4.单元检测卷。
这是每学完一组课文之后,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卷上有量化的评分,也有质性的评价。有教师、家长的寄语,也有学生的自我反省等内容。
5、搜集的资料和有意义的作品。
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有的课文之前,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了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既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方便了教学。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生字卡等作品,总之,只要学生乐意,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教师根据上述评价,在学期末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语文学习评价,它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不时地加点“味精”,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持续进步的浪头一浪高过一浪。成长记录袋也就成为学生推销自己的平台、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催化剂、描述学生参与学习的轨迹、、成为衡量学生语言积累的砝码、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渠道。
成长记录袋反映的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记录的是一段时间以后的发展结果,那如何保证学生的使用兴趣,保证学生持之以恒地记录下去,还将不断探索。
在学期初,我将我在业务进修中创建的个人成长记录袋展示给学生们看,里面有我获得的毕业证书原件和论文奖、我与培训教师的合影、我收集的内容有意义的报纸、我的朗读磁带。孩子们传看着我的照片,认真辨听录音中我的声音,小心地抚摸我的毕业证书,个个羡慕得不得了。当我提出要为他们每个人都建立一个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时,孩子们异常兴奋,纷纷表示赞成。在我的提议下,我们给这个成长记录袋起了个名字叫“神奇的藏宝箱”。现结合班级实际,谈谈我是如何创建和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
成长记录袋也称学习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家长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资料,学生的作品与反思,及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低年级学生,加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新生事物,因而记录袋的创建、内容的收集、整理有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我这学期初设计了一张《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表》,作为学生全学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过程的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计封面
让学生自行设计封面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开学时,我给班里的每个学生发了一个档案袋,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设计封面。结果,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有的学生照了自己最漂亮的照片贴在封面上,有的则精心地在封面左上角画了自画像,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写上姓名,如“爱唱爱跳的×××”“刻苦好学的×××”。不仅如此,大家还给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取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成长的足迹”“新苗长高了”“雏鹰起飞”“小手在变大”等等。这些封面的设计既新颖美观又极有创意。
(二)袋中内容
1.我的目标。“学习成长记录袋”中的目标定位于能力培养上,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还从“增大积累,增强人文素养”着手,要求学生按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订立学习目标。
(1)新闻本
学生们将每天发生的新鲜事记在新闻本上,装于成长记录袋中,教师则每周利用时间让学生作三分钟新闻报道。
(2)课外阅读记录卡
学生每读完一份读物,就填写一张记录卡,收进成长记录袋,并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让孩子们在竞争中培养读书的兴趣。
(3)课外识字本
学生们将看电视、上街、收集商标、课外阅读等渠道识的字或抄写或粘贴于课外识字本上,作为学生的课外识字成果装于成长记录袋中。
2.家校联系册。
这是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家校联系册的内容既有学生每周课外识的字、看的课外书的记录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记录,又有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校外表现的评价。不但有家长的评价,还有教师的评价、学生自己的反思等内容,是及时、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过程的有效凭据。具体做法是:开学时,先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转变观念,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让他们参与评价。然后给每位家长发一本小册子,要求家长每周一次记录孩子一周内在家里的主要表现和学习情况。星期一由孩子交给老师,老师阅后又将孩子的在校情况简要地用红笔写在联系册上(老师的批语可以是激励的语言,也可以是中肯的意见或建议),星期二再由孩子将家校联系册返还到家长手里。这样架起校内外沟通的桥梁,不但有助于教师、家长的情感交流,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经过几个月的实践证明,家校联系册能够客观、公正、及时、全面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记录学生成长进步的轨迹。同时,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了自己,体验了成功,看到了不足并及时改正了缺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逐步形成了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因而很受家长欢迎。
3.荣誉本。
这是全班学生都十分珍视的本子,是他们充分体验成功,获得满足之所在。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课外多识字、多阅读、多背课文、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班里可以开展争夺小红花的活动。每月底进行一次评比,有进步奖、识字大王奖、背书大王奖、积极发言奖、热爱劳动奖、作业工整奖等等十几个奖项。被评到的同学也奖励一朵小红花。同学们将这些小红花粘贴在荣誉本上。10朵小红花换得一面胜利的小旗子公布在班里的红旗评比栏中,10面红旗(也就是100朵小红花)即奖励一张百花奖奖状。这一激励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守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4.单元检测卷。
这是每学完一组课文之后,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卷上有量化的评分,也有质性的评价。有教师、家长的寄语,也有学生的自我反省等内容。
5、搜集的资料和有意义的作品。
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要求,在教学有的课文之前,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了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既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方便了教学。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生字卡等作品,总之,只要学生乐意,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教师根据上述评价,在学期末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语文学习评价,它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不时地加点“味精”,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持续进步的浪头一浪高过一浪。成长记录袋也就成为学生推销自己的平台、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催化剂、描述学生参与学习的轨迹、、成为衡量学生语言积累的砝码、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渠道。
成长记录袋反映的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记录的是一段时间以后的发展结果,那如何保证学生的使用兴趣,保证学生持之以恒地记录下去,还将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