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化让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走上高速路

【作者】 马银玲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师华山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结合当前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需求来看,将其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推动作用下,能够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观念的创新,突出以学生为主的基本教学思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活动教学环境,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环境;提高效益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反映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征,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有效实施,以期更好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同其它教学课程存在很大的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对知识综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应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将社会活动与平时生活有机的整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和积累知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开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结合学生所选取的活动专题,让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索和钻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开放性、实践性及探索性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最显著的特征,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方便学生进行钻研、分析,在社会实践中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
  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活动情境,突出活动主题
  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要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一个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通过一种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的方式将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讲解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信息化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环境中,能够意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可以选取相应的活动主题,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拍摄,例如:私自占用公共场地、公园草坪踩踏现象、机动车辆随意摆放、公园湖泊表面漂浮垃圾等,并添加文字、声音,制作成PPT,以课件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处理和应对这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设定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主题可以是争当文明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或保护生态环境等,能够更好的落实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工作。
  (二)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活动素材,丰富活动形式
  活动是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关键所在,运用到探究学习方式。实践活动课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活动主题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分析,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将文本、录像及音频等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及考察等活动。教师为了使实践活动课的素材更加丰富,可以筛选出有关网址,作为学生活动的领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活动的主题,循序渐进的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在实践活动课中,针对“乱扔垃圾问题的处理”活动主题进行实践教学时,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资料查询,了解垃圾随地乱扔的严重后果,并创作主题论文;可以通过光盘景物素材的方式,制作一些环保的公益广告、动画宣传片,将环境破坏过程动态化的体现出来;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正确处理垃圾的方式制作成影音光碟。这样就极大活跃了实践活动课堂气氛,可以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从本质上看,信息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工具,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选取自然、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等多个主题,而教师则需要对主题活动进行组织,锻炼学生运用科学方式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加工,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利用。例如: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让学生从保护环境、水资源短缺及野生动物保护等课题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让学生进入到网络数据资料库、电子图书馆内,对数字资料进行查阅,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数字资源下开展详细的研究,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实践学习体验。最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将最终学到的知识以电子作品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超文本、多媒体的利用水平,还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观察思维。
  (四)利用信息技术深化实践活动研究,使教学资源更加充足
  在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时,为了迎合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必须要加快课程的信息化改革,利用信息技术深化实践活动研究,使教学资源更加充实。互联网资源非常丰富,涵盖多方面的资料信息,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等,而且这些信息能够通过文字、图表、视频或音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信息需求,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例如针对各国文化差异性的研究课题,就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中对有关信息进行查看、下载,使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加快课程改革进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走上高速度。但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对科学信息技术进行合理、恰当的运用,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翌.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新教师,2015(11).
  [2]叶鸿芳.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管理[J].江西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