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 “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作者】 徐文治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正文】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教师应以现行课标、教材和学生为出发点,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想方设法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着重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一、开展“自主学习”的两个要点
1、 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新奇、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到学习有趣,并相信自己能学好。从而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学习“重力”时先给学生讲解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这样开篇伊始,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就能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2 创设情景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爱因斯坦也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质疑是学习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反之,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用手打别人时,别人叫疼时你有什么感觉?”问题提出后学生稍加思考,便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向瓶中放石子,使水上升,然后就能喝到水了”。至此,对传统教学而言,问题就解决了,但此时我又进一步设疑:“轻轻的打和用力打?”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沉寂,随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了,问题的答案出现了多元化:有的说不疼,有的说疼,有的说手不一定疼。学生的意见立即分成三组,每组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实践、交流,发现:“手不一定疼”。“当轻轻的打时。”这与传统的教学不同。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二、开展“自主学习”的注意事项
1、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主学习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2、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一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 关注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
1. 预习阶段的“自主学习”。首先,对照目标,预习新知。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起始和归宿。其次,自主质疑,自主发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预习中从课本上初步获得知识信息的同时,更应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另外,课本上每节内容后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目标检测题,学生可在预习基础上进行知识消化,增加听课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2.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结合《滑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做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①判断杠杆属于什么类型?②杠杆提升重物有什么不足之处?若将物体提得很高,利用杠杆就很不方便。教师设疑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样一个似乎很简单的生活经验问题引入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上来,使学生感到物理很亲切,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的兴趣就浓,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复习了刚学的知识,温故而之新。(2)提出问题、启发思考。①设疑:我们是如何把国旗高高升起的?②观察实物,阅读课文,归纳出“什么叫滑轮?根据安装形式可分为哪两类?”③教师示范画出滑轮的示意图,然后组织学生一起画出定、动滑轮的安装示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巧妙地对教学情景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质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提出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滑轮的作用:①学生安装定、动滑轮,并研究F与G的关系。②学生讨论、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③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两类滑轮的原理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支点以及标明力、阻力(臂)。此过程教师要放开束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质疑,去总结。每个学生都经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可能会对问题都有了这样或那样的认识。(4)讨论。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运用滑轮概念进行讨论解析,明确定、动滑轮在实际滑轮问题中的应用,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5)反馈评价。组织学生独立完成3-4道滑轮类习题,可以有填空、作图、计算等题型。通过学生的同步练习,学生自己学会反省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掌握上的缺陷,进行及时反馈,也有利于教师调整采取后续教学方案。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以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
一、开展“自主学习”的两个要点
1、 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和坚强的意志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新奇、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到学习有趣,并相信自己能学好。从而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学习“重力”时先给学生讲解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这样开篇伊始,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就能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
2 创设情景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爱因斯坦也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质疑是学习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反之,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学习效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人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用手打别人时,别人叫疼时你有什么感觉?”问题提出后学生稍加思考,便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向瓶中放石子,使水上升,然后就能喝到水了”。至此,对传统教学而言,问题就解决了,但此时我又进一步设疑:“轻轻的打和用力打?”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沉寂,随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打开了,问题的答案出现了多元化:有的说不疼,有的说疼,有的说手不一定疼。学生的意见立即分成三组,每组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实践、交流,发现:“手不一定疼”。“当轻轻的打时。”这与传统的教学不同。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二、开展“自主学习”的注意事项
1、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主学习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2、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一够,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 关注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不仅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在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
1. 预习阶段的“自主学习”。首先,对照目标,预习新知。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起始和归宿。其次,自主质疑,自主发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预习中从课本上初步获得知识信息的同时,更应该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另外,课本上每节内容后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目标检测题,学生可在预习基础上进行知识消化,增加听课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2.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结合《滑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做法。(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①判断杠杆属于什么类型?②杠杆提升重物有什么不足之处?若将物体提得很高,利用杠杆就很不方便。教师设疑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这样一个似乎很简单的生活经验问题引入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上来,使学生感到物理很亲切,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的兴趣就浓,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复习了刚学的知识,温故而之新。(2)提出问题、启发思考。①设疑:我们是如何把国旗高高升起的?②观察实物,阅读课文,归纳出“什么叫滑轮?根据安装形式可分为哪两类?”③教师示范画出滑轮的示意图,然后组织学生一起画出定、动滑轮的安装示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巧妙地对教学情景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质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提出问题”。(3)通过实验探究来研究滑轮的作用:①学生安装定、动滑轮,并研究F与G的关系。②学生讨论、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③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两类滑轮的原理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支点以及标明力、阻力(臂)。此过程教师要放开束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质疑,去总结。每个学生都经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可能会对问题都有了这样或那样的认识。(4)讨论。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运用滑轮概念进行讨论解析,明确定、动滑轮在实际滑轮问题中的应用,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5)反馈评价。组织学生独立完成3-4道滑轮类习题,可以有填空、作图、计算等题型。通过学生的同步练习,学生自己学会反省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理解掌握上的缺陷,进行及时反馈,也有利于教师调整采取后续教学方案。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以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