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作者】 王登锋
【机构】 贵州省贞丰县民族中学
【摘要】如何理解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如何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有效的课程实施等问题,不仅困扰着广大中小学教师,也是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初中化学;培养创新;化学教学
【正文】
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课,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
初中化学是以自然基础知识为主,逐渐引导学生爱上化学科学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多中学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受科研经费、实验室配置、实验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真正引领学生走入实验室的机会并不多,而另一部分教师则是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在旁边观察来进行“实验教学”,学生没有切实投入到教学中去,虽然对实验中的各种反应很感兴趣,但却不会深层次地投入到探究中去,不利于对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引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其自己亲手操作各种器皿、设备来感知不同化学实验下的奇妙变化,通过激发其好奇心理来培养其科学素养。例如,我在制取氧气、制取二氧化碳、各种金属的化学反应教学中均引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为每位学生都分配好实验设备让其尽量多的进行自主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更加仔细观察每个细节的变化,从而使其观察与分析能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另外,针对部分在化学实验中容易发生危险的实验,虽不能引领学生进行真正的实验操作,我也会积极搜索相关的实验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全过程进行播放,从而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究.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三、“小教师”课堂,引导学生主观的“说”
化学实验教学中为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小教师”课堂通过引导学生主观的“说”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此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更潜心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化学知识、培养其学习自信心的平台,有利于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例如,我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教学过程中便会采用学生自主实验与学生踊跃讲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化对其学习主体精神的培养.具体方法如下,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应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不仅局限于加热KMnO4这一种方法,还有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等多种方法.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大组内会根据学生具体的数量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三大组分别从事加热KMnO4、加热KClO3、以及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三种不同的实验,实验中我会针对不同的实验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实验中去,最后让每小组学生都选出代表到讲台前来具体阐述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并总结最终的实验结论,而其他进行同一实验的学生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最终教师结合学生的结论来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这样学生的印象便会更加深刻.“小教师”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挥自己主观“说”的机会,大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
实践证明,基础学科不扎实的学生,决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许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学生都需要了解和关心,一些社会常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更应该了解和掌握,这需要学生博学,因为聪明的基础是知识的广博,然后才是精通和运用的娴熟。重视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要在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既有材料的整理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加强自我认识,自我感悟 ,并且增加实验课,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不仅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求关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国家大事,热点、焦点。科技发展衍生等问题,如DNA克隆带来的道德思考,核技术应用中的反人类现象等。科技越发展,科技伦理的问题就越突出。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即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关心,将是未来考题出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应培养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所处的时代,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思考,有了这一份关心和思考,才会有责任意识,才会以热情的态度对待知识,对待生活。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探究精神等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有极大的帮助,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具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以推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郝德永,张宝泉,柳海民;论学生主体及其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4期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4]唐力;化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性与发展趋势[J];化学教育;2001年Z1期
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课,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
初中化学是以自然基础知识为主,逐渐引导学生爱上化学科学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多中学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时受科研经费、实验室配置、实验安全等方面的影响,真正引领学生走入实验室的机会并不多,而另一部分教师则是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在旁边观察来进行“实验教学”,学生没有切实投入到教学中去,虽然对实验中的各种反应很感兴趣,但却不会深层次地投入到探究中去,不利于对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引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其自己亲手操作各种器皿、设备来感知不同化学实验下的奇妙变化,通过激发其好奇心理来培养其科学素养。例如,我在制取氧气、制取二氧化碳、各种金属的化学反应教学中均引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为每位学生都分配好实验设备让其尽量多的进行自主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更加仔细观察每个细节的变化,从而使其观察与分析能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另外,针对部分在化学实验中容易发生危险的实验,虽不能引领学生进行真正的实验操作,我也会积极搜索相关的实验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全过程进行播放,从而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探究.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O2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
三、“小教师”课堂,引导学生主观的“说”
化学实验教学中为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小教师”课堂通过引导学生主观的“说”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此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更潜心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化学知识、培养其学习自信心的平台,有利于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例如,我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教学过程中便会采用学生自主实验与学生踊跃讲授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化对其学习主体精神的培养.具体方法如下,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应用于制取氧气的方法不仅局限于加热KMnO4这一种方法,还有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等多种方法.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大组内会根据学生具体的数量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三大组分别从事加热KMnO4、加热KClO3、以及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三种不同的实验,实验中我会针对不同的实验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实验中去,最后让每小组学生都选出代表到讲台前来具体阐述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并总结最终的实验结论,而其他进行同一实验的学生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最终教师结合学生的结论来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这样学生的印象便会更加深刻.“小教师”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挥自己主观“说”的机会,大大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
实践证明,基础学科不扎实的学生,决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许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学生都需要了解和关心,一些社会常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更应该了解和掌握,这需要学生博学,因为聪明的基础是知识的广博,然后才是精通和运用的娴熟。重视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要在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既有材料的整理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加强自我认识,自我感悟 ,并且增加实验课,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不仅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求关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国家大事,热点、焦点。科技发展衍生等问题,如DNA克隆带来的道德思考,核技术应用中的反人类现象等。科技越发展,科技伦理的问题就越突出。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即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关心,将是未来考题出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应培养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所处的时代,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思考,有了这一份关心和思考,才会有责任意识,才会以热情的态度对待知识,对待生活。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实验探究精神等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有极大的帮助,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具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以推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郝德永,张宝泉,柳海民;论学生主体及其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4期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4]唐力;化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性与发展趋势[J];化学教育;2001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