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 糟海珍

【机构】 新疆伊犁巩留县第一小学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类的语言首先表现为有声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的,说话是人们交流感想的主要形式,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时代对人们的说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必修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口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正是基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从而展开调查并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以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汉语;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
【正文】
  一、引言
  语言本来就是交流工具,而口语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因此汉语口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却影响到了他们与主体民族——汉族的交往。 
  二、“说”的能力偏低之根源
  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依然很差,突出表现在口语交流时,说不出,表不清。在笔者六年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口语方面的训练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学生在“说”的能力的提高一直非常缓慢或者艰难。下面笔者围绕“说”的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材中的内容安排的很合理,但忽略了讲课时间和内容的关系。讲完一课,规定的时间是七课时,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只来得及学好课文、词语、练习部分,关于真实交际部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低,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只有在上汉语课时才与汉语接触,甚至有些孩子只有在读课文时才张口读汉语,一个班学生的基础又不一样,两极化严重,老师上课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太快的话学困生只会变得更差。因此,课本上的学习的内容应该合理分配。
  2.现阶段的考试以及升学考试没有关于“说”的考试内容,因此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说”,最终导致了师生都把学习目标指向了其他方面。
  3.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们的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并认为学生们只要字词句及课文内容学好了,考试就没问题了。
  4.心理问题,一部分学生存在的性格缺陷,如过于内向、羞怯等,也阻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由于自卑,他们容易出现退缩行为,而因为退缩又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得不到锻炼的表达能力又加剧其自卑感,造成恶性循环。
  三、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掌握汉语语音语调的方法
  学好汉语,正确的语音、语调至关重要。它就像一个门面,装点着每个汉语学习者的语言形象。语音还和单词的拼写、词义的理解、思想的表达、甚至语法都有紧密的关系。一个人语音、语调不好,不仅自己讲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讲的话自己往往也听不懂。许多人更因为学习汉语初期没有很好地过语音关,结果越学越不敢开口,最后成了“哑巴汉语”。
  (1)个人单练
  个人单独练习汉语语音、语调可采取模仿操练。选定一种有声资料进行模仿,形式不拘,可用录音机,也可利用电脑、语言复读机、MP3进行反复练习,如跟读、重复、录音、正音等。基础阶段可对着镜子练,注意口形、开口幅度和舌位,宁可夸张一点,不可随便马虎。
  (2)双人对练
  找一个同伴进行汉语语音、语调对练,可跟读,也可诵读。这样就有了听众,营造了一个小语言环境,可以马上得到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自己的语音、语调,同时也增加了练习的乐趣。
  2、对话是练口语最有效的方法
  对话是最真实的口语交际行为,对话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并不特别在乎对方说话是否符合语法,遣词造句是否得体。从反馈中,及时了解自己讲话的效果,调整自己的讲话方式和策略。在会话中,学习者可以练习各种口语交际策略,最后形成一种下意识的、自发的语言能力。
  3、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训练途径
  有效地说话不仅涉及我们使用的词汇,而且包括我们说话的方式、语调、脸部表情、姿势和动作。《沉默的信息》一书的作者梅尔比亚指出:“人们在说话时所表达的内容只有7%有赖于词汇,38%依靠声调,另外55%则是依赖我们脸部表情及身体语言”。因此,要提高说话能力,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途径和方法。
  (1)习惯训练
  汉语拼音是学讲普通话的基础和工具,学生在这方面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应该在新生入学后头两周进行汉语拼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要求每个学生会认读、会写声韵母表、字母表,发音要准确,对一些易混淆的音节要进行辨析,拼音规则要求熟练掌握。这样会使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汉语拼音,为开展说话训练扫除语音知识的障碍打好基础。说不好没关系,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并把这些规定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积极营造说汉语的氛围。这样,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说汉语的习惯。
  (2)朗读训练
  朗读,就是运用清晰的普通话语音,有感情有技巧的读书,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准确、鲜明、生动感人。它的特点是口语化、艺术化和有针对性。朗读还要讲针对性,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题材、就要求不同的朗读。经常朗读语言优美的课文,可以丰富词汇,熟悉句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3)复述训练
  复述,就是把读到的或听到的别人的甚至是自己的文字或者语音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整理,重新讲述出来的一种口头表达形式,是一种基本的、用途广泛的表达方式。复述不是背诵,所以不要求一字不差。复述也不是朗诵,不能照本宣科。复述的根本性质是模仿,是对现成材料的重复。要依照又要脱开给定的材料把意思表达出来,这对于培养语感、熟悉语境、积累词汇、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书面表达的条理性都有极大的作用,是听、说、读、写几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焕辉.《言语交际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
  [2] 张锐,朱家压著.《说话训练》[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版
  [3] 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心理出版,1988年版
  [4] 刘伯奎.《教师口语一表述与训练》[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王群,刘伯奎.《口语交际训练教程》[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
  [6]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7] 张鸿荃.《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