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如何设计个性化的小学语文作业
【作者】 唐晓燕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阴小学
【摘要】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中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时,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科间的沟通整合,关注语文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关键词】小学语文;设计;个性化;语文作业
【正文】
学生家庭作业繁重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累赘,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呼声。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忽视学生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语文老师布置作业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或照搬教参,布置作业带有随机性、盲目性,更有甚者布置大量的重复抄写作业;或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长此以往,学生因作业枯燥乏味、负担过重,对语文失去兴趣,有的甚至不做或不完成作业,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出难易层次分明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在教学《翠鸟》一文后,我设计了A、B、C三个层次的“套餐”作业:A类作业为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适合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做);B类作业为仿照课文写法描写常见的一种动物(适合于中等生做);C类作业为搜集课文中略写翠鸟的资料,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写一段话(偏重于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既减轻了部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在各自层面上有所发展。
二、设计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多彩的书,一首动听的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布置“个性化”作业,使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学习完《春雨》一课,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投其所好,设计了如下“个性化”作业:(1)爱读书的你,不妨找些有关春雨的诗歌来读读。(2)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春雨的感受。(3)爱朗读的你,不妨为《春雨》选配乐曲,读出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4)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春雨细如牛毛飘飘洒洒的景象。(5)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春雨的歌,唱给大家听。(6)爱观察的你,不妨找找春雨给其他事物所带来的变化。以上作业设计融音乐、诗歌、绘画、创作、朗读等为一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所以,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我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西沙群岛美丽的剪纸……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真是一举多得呀!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四、讲究评价艺术,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作业评价应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具体作法如下:(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张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2)多向评价,共同参与。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3)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个性化的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树立起全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耀星.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J].成才之路.2010年18期
[2] 李慧霞.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J].教学月刊.2011年Z2期
学生家庭作业繁重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累赘,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呼声。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忽视学生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语文老师布置作业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或照搬教参,布置作业带有随机性、盲目性,更有甚者布置大量的重复抄写作业;或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长此以往,学生因作业枯燥乏味、负担过重,对语文失去兴趣,有的甚至不做或不完成作业,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一、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习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设计出难易层次分明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如在教学《翠鸟》一文后,我设计了A、B、C三个层次的“套餐”作业:A类作业为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适合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做);B类作业为仿照课文写法描写常见的一种动物(适合于中等生做);C类作业为搜集课文中略写翠鸟的资料,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写一段话(偏重于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既减轻了部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在各自层面上有所发展。
二、设计个性化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多彩的书,一首动听的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布置“个性化”作业,使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学习完《春雨》一课,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投其所好,设计了如下“个性化”作业:(1)爱读书的你,不妨找些有关春雨的诗歌来读读。(2)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春雨的感受。(3)爱朗读的你,不妨为《春雨》选配乐曲,读出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4)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春雨细如牛毛飘飘洒洒的景象。(5)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春雨的歌,唱给大家听。(6)爱观察的你,不妨找找春雨给其他事物所带来的变化。以上作业设计融音乐、诗歌、绘画、创作、朗读等为一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感官得到体验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所以,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我让学生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知识,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西沙群岛美丽的剪纸……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真是一举多得呀!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它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不仅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四、讲究评价艺术,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作业评价应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另外,在评价方式上,应提倡多元评价,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具体作法如下:(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张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更加喜欢做作业。(2)多向评价,共同参与。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改变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3)多次评价,体验成功。对多数学生来说,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评、互评、师评后再进行修改,教师再次评价,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红旗、五角星、笑脸娃娃。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通过主体评价与客体评价有机结合,实现评价多元化、民主化、多层次化,从而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自信生长环境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个性化的语文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树立起全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耀星.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J].成才之路.2010年18期
[2] 李慧霞.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J].教学月刊.2011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