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

【作者】 孙善军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小海中学



【正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我们应该紧紧围绕这个重点,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中学生的不同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加强学习活动,课外活动的指导,时时处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有效教育,都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接近某种事物进而达到获得某种或知识的心理。如果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毫无兴趣,就不会主动地认真接触观察。分析。学习 ,学生的素质就不可能提高,更不可能提高,更不能说培养创新意识了。因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三方面下手:
  1.注重感情投入。一节课,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渴望获取知识, 叩开了学生的创新大门,那么教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1)设置情景投入。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如投影机。多媒体设计一些直观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
  2.加深课堂的趣导乐学。导入新课有了一个好开端,探究新课才是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必须加强在课堂教学中趣导,使学生乐学,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活脑神经,记忆才深刻,进而产创新思维。(1)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直观性是现代数学教学原则之一,符合中小学的认识特点,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上课时,尽可能每节课都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尽情感受,去认识去分析。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训练,如我在上九年级数学《旋转图形》时,让学生剪贴不同的图形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会得到什么图形?这样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比抽象去想象全转概念容易理解得多。(2)设计情景法。某种事物的生动形象,吸引力强,学生就非常感兴趣,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很容易牢记知识。如我在上八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让学生自己丈量全班同学的高度,然后共同统计各段数据的人数,让大家讨论,然后画出统计图,这样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
  3.加强练习的趣味性。这一点往往是很多老师忽视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把练习编制成灵活多的形式,渗透一些游戏趣味的东西,学生的思维就会跟差转得快。特别对刚进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更适用。例如摘苹果游戏;老师把题目写在苹果后面,谁有勇气摘下来就要回答出问题,对的 就,能走苹果,错了,摘不到,另外,举行个人抢答,集体抢答,找朋友比赛游戏,让学生在乐中练,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句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一环。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无主体,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有效的教学。
  1.教学模式经常化,灵活化。往往有的老师忽视教学模式,整节课均以老师讲为主,这样老师讲得累,学生小学得累,教学效果差。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题,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数学教学中可采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学起来觉得不乏味,兴趣浓,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当然这个模式表示一成不变,可以不断地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教学的模式要经常化,持之以恒,不流于形式。
  2.教学内容浅显化、形象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现有的材料,而要结合本班本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把书本上深奥的内容加以调、补充,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为浅,贴近学生的理实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学习起来不觉厌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七年级数学《直角坐标系》的例题中可以转化为教室的行和列,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有序实数对、坐标的概念。
  三、加强学生练习的指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在练习中创新是绝大部分教师擅用的方法,但是,在指导学生练习时,有些教师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是为了应付而布置一小点作业,只起蜻蜓点水的作用;而有的则布置一大堆作业,搞题海战役,有的作业甚至是重复布置,这样,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只能培养出高级的痴呆。教育部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必须科学业地指导学生练习,根据本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布置与其相适应的作业;学困生只需掌握一些简单的概念性作业或在此基础上稍为增加一些难度;中等生要布置一些能够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训练作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优等生在中等生作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至二道难度稍大、具有发展、提高型的题目。这样对中下生照顾到位,每天都有进步,令他们教有成功感。同时,引导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抽出一定时间,对自己所爱好的特长的东西进行了研究、创新,使得各方面素质都得了相应的提高。
  四、做好学生的课外实践指导,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素教育,致使学习内容单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选成“书里的巨人,社会的矮子”等弊端,严重地妨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各项活动老师要作科学的、精心的安排,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内课外结合,参观实践相结合,演示操作相结合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业生们在课堂之余能够的尽情地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给予了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兴趣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启迪学生的思维,指导他们的实践,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