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为孩子种棵“心灵”树

【作者】 散晓琴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本文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初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家庭和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心灵健康;家庭;园地;教师;阳光雨露
【正文】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青春期是多事之秋,是人生的“危险期”,是心理的“断乳期”。往往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心理上很容易走极端,行为怪异,与人格格不入。其中有个孩子的言行举止引发我不断地思考:作为教师,如何面对有过激行动的学生呢?
  今年我接手九年级二班的思品教学任务。进教室前初步了解到他们班的人数最多,学习成绩最好,偏爱理科,就是人多纪律乱。对于这一点我信心满满,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足以应对。然而,第一节课就给我很深的一个教训。走进教室,学生很安静,也许新面孔让他们感到新鲜吧。我有一点沾沾自喜,谁说他们班不好管理,我看挺好的吗!讲课的时候,我忘乎所以,调侃的话脱口而出:“小笨”“给阳光你就灿烂,给洪水你就泛滥……”。很多孩子跟着老师笑。 “谭同学,你来把这道题做一下”谭学生一脸的不乐意走上讲台,站在我的面前。“不会”“让同学们帮助你,好嘛?”沉默几分钟,他不言不语的把题做完走回去。我本以为没事,谁知道他却做出一个让人很恼火和费解的举动:回到座位,他把思品书拿起来就像扔垃圾一样甩在地上,然后趴在桌上一动不动。我的脸骤然热起来,怒火向上窜,“什么意思?我没说什么呀?第一节课就给我出难题,给我好看……?” 教室气氛变得很尴尬。同学们安静的看着我,仿佛要看一场好戏。怎么办?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不可冲动,事有原因,越是这样越要冷静。我慢步走过去,弯下腰把书捡起来放到讲台上,犹如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课继续进行,我的内心却澎湃着。盼着下课,探个究竟。下课后我请谭学生到办公室。开始他的情绪特别激动:“你凭什么骂我!”“我没有啊?”“小笨小笨,谁笨了!”“调侃的话你听不出来吗?其他人都无所谓,你的反应怎么这么大?你觉得老师会骂你吗?为什么不朝好的方面想?”他无语。望着他那忧郁的眼神我有一点心痛“孩子啊,你要做一个阳光快乐的人,看问题不能偏激呀!老师保证以后说话注意,可是我更希望你多看看太阳、花草、感受生活的美。不要太敏感……”可能我的话语触动他敏感的神经,他留下了眼泪。我以为事情结束了,然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生的事却让我很无语:课堂上无任何反常迹象的情况下他打同学。那是一天上午的第四节课,孩子们正在做作业,“啪”清脆的声音划破教室的宁静,顺着声音寻觅,只见谭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虎视眈眈的盯着前排男生,握着拳头准备再击。前排的男生个子比他高,此时却委屈的瞅着他,一点都没有还手的意识和勇气。把我气坏了,“谁不是父母生,父母养?凭什么打人?有你这样对待同学的……”还未批评几句,他竟然大步朝教室外跑,情急之下,我请来班主任。事后才知道,就是因为前排的同学没有帮他捡笔。接二连三“想不到的事”让我思索: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心灵如此不健康、脆弱,如此情绪化和举止粗鲁呢?通过家访和向他人了解情况,我觉得要让此类的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用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灵。
  一、温馨的家庭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园地
  在青少年教育中,父母是第一位老师,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能够让青少年
  会到亲情可贵。家庭关爱的缺失一定会造成青少年心灵扭曲(1)如果家庭结构破裂,父母感情破裂、婚姻失败、家庭失和,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少年的心灵将遭到致命的摧残。(2)如果实施家庭暴力,父母整天争斗不休,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无异会使青少年形成一种用暴力来处理问题的思维定势,使他们习惯于暴力攻击行为,更为严重的是,父母习惯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方式,会形成孩子与父母的尖锐对立。生活在习惯于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家庭中的青少年,在心理上鲁莽凶暴、易于冲动、控制力差、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
  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价值观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对孩子的价值观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它能优化社会风气与生活情趣,能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相辅相成。真心的呼吁,所有父母对孩子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心灵的沟通,让孩子的性格饱满、健康,友爱,让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信任,少一点隔阂,让孩子的世界保持一份纯真。
  二、教师的关爱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
  此类学生由于各方面表现较差,平时受到的大多是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以及老师的“另眼相看”导致1、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自暴自弃,长期这样逐步形成情绪不稳定、忧郁的性格,有时以伤害他人的言语和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2、思想闭塞,猜疑心重,逆反心理较强,对待问题不能正确思考,处理问题极端,爱钻牛角尖。3、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容易动摇或失去信心,一被批评就泄气,甚至破罐子破摔。4、没有理想和上进心,对自己要求不高,缺乏责任感,“眼高手低”,对前途要么异想天开,要么自暴自弃,缺乏奋发向上的意志和决心。作为一名教师:
  (一)打开心扉,为孩子心灵开一朵花
  首先,教育者本身必须先受教育,试想一个自身心理不健康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那很难的。只有一个有阳光健康心理的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才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
  其次,要有细致入微的发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对此类学生一时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行为等积极因素,要及时表扬,使他们燃起希望之火,鼓起继续前进的勇气。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都有着很大可塑性,只要引导得法,他们也是可造之材。   
  (二)建立良好关系,让孩子打开心灵之窗 
  1、要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既要了解学生外在的优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对学生的了解就是对学生的关注,只有对学生全面了解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才能“长其善,救其失”。
  2、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学生有尊严感,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向往。教师对学生施爱的信息将会通过种种途径有效地传递给后进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快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一种成功的教育,是绝对离不开这种“师爱”的。
  初中思想品德科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人的公民是初中思品课的不懈追求,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