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议小学低年级绘画中的真善美

【作者】 周炜炜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能够激发小朋友对美术的兴趣,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低年级美术教学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能轻视的重要环节。真善美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旋律,也是学生绘画应该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低年级;绘画;技巧;真善美
【正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三中的儿歌唱到:“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要问我们画什么,画我祖国好河山。” [1]9学生们的这首儿歌背的是朗朗上口。说明了孩子们对颜色,对自然界的花鸟鱼虫有了基本的色彩审美感受。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对于音体美的重视程度没有城里的学校那么重视。但是这并不能削减孩子们对于艺术的热爱之情。一二年纪的小朋友每当看到教音体美的老师款款来到课堂,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喜悦,总是孩子气地欢呼着,雀跃着,任性而自我的发泄着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与赞美。
  一、表现生活中的真
  在大自然中,在生活里,处处渗透着美,美是无所不在的,美是丰富多彩的。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鼓励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并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去表现美、创造美、感受美。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断臂维纳斯的艺术之美,齐白石画虾的栩栩如生,徐悲鸿画马的惟妙惟肖等等不胜枚举。天空是纯净的,湛蓝是它永恒的色彩;白云是美丽的,雪白是它不变的追求;彩虹是多彩的,七彩色是它坚持的理想。绘画就和写作文一样,要善于发现,表现生活中的真。宋代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实是绘画的生命力,真实是绘画永恒的追求。生活中的人、物、景、事,都是绘画的好题材。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一本永远也画不完的画。生活中的嬉笑怒骂,生活中的花鸟鱼虫,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都是绘画的源泉。绘画教学切忌无病呻吟,画不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颂扬生活中的善
  现代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社会的主旋律是善。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美好的品德。“友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人际关系的主旋律。中国历来倡导“以和为贵”。盛唐时机,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和睦”的外交关系。放眼当今社会,中国坚持“完善睦邻”的关系。小到个人,同学相处也不能“恃强凌弱”。放到课堂教学而言,低年级美术教学应该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走进大自然》时,我们可以带学生们走进校园里,去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形状,去感受自然的美丽与多姿多彩。这一课并不在于学生们能画出多美多动人的画,而在于能感受自然的多样色彩,培养自己观察的能力。绘画养成观察的习惯,就不会错过细节,成为生活的盲者。绘画就是画一画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事物。在教学《圆圆的世界》时,老师可以带一些圆形的实物。比如手表、鸡蛋、圆形的纸片、圆形的容器等等。增强学生的实物感受能力。儿童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形象思维,而绘画就是最具象、最直观的形象思维活动。 [2]1在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文字数量时,他们会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以灵动明快的视野、充满活力的想象,描绘山河草木、楼宇车马、人物事态。 [3]1绘画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自己独立创作完成,要有创新意识。小孩子的想象力是最有诗情画意的,是最丰富的。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本着“善”的原则,就一定能在绘画的路上越走越远,走出新意,走出人生的“善”。
  三、绘出生活中的美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并在世界美术史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国民族绘画体系。[4]1中国画从类别上可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类。我们教学低年级绘画没有这么考究,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会简单的绘画出自己的想法,绘画出真实的世界,便达到了绘画的目的。学生们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作品都是他们的思维的独立表达,是他们语言的载体。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学生们能够表现出生活中的美。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作为美育的一项,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叶圣陶曾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学生有特有的思维方式,要把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创作出来。要携带他们思考过程中的特有情感,创作出生活中的美。
  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要让孩子认识到美术是一门审美学科,生活中处处渗透着美的艺术,自己要不断体会和感悟。发现绘画中的“真善美”,创作出生活中的“真善美”,学生们才能融入整个时代的潮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2015年修订本.
  [2][3]儿童启蒙中国画,高红涛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2008年出版.
  [4]儿童中国画入门,邓俊丽绘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