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
【作者】 李绍强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段家许小学
【正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做了如下表述:“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核心问题,同时空间观念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分析,形成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视觉活动,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既观察事物的表象,又要透过现象找出其本质。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让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例如认识圆柱体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体物品,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圆柱体物品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逐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底面、侧面、高等建立起圆柱体的概念。
二、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过程,强化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皮亚杰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动手操作活动,在大脑中建立起图形的表象,然后根据脑中图形的表象抽象出其特征,逐步达到完善空间观念之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充分地剪一剪,拼一拼,让他们对图形的转化得到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总结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如: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让学生把圆柱体等分成32份,摆成长方体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圆柱体的底面积就是摆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高即摆成的长方体的高,因此,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从而推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就水到渠成地建立起来,这样的教学真正起到了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升华。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适合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射线的概念是相当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如下的情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把手电筒打开,朝着一个方向照射出去,这时我们可以把这束光线看作一条射线。通过创设诸如此类的场景,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空间想象,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突破升华。想象力要持之以恒地训练,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觉地将实物抽象出图形,能在头脑中清晰地显示出图形的框架,并能把这些图形进行拼摆、组合。譬如:用切拼法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需要想象“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进而借助长方体与圆柱的关系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经常进行诸如此类的训练,学生的空间观念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地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多管齐下,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让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发展起来。
一、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分析,形成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视觉活动,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既观察事物的表象,又要透过现象找出其本质。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让学生在大脑中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例如认识圆柱体时,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体物品,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圆柱体物品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逐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底面、侧面、高等建立起圆柱体的概念。
二、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过程,强化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皮亚杰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动手操作活动,在大脑中建立起图形的表象,然后根据脑中图形的表象抽象出其特征,逐步达到完善空间观念之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充分地剪一剪,拼一拼,让他们对图形的转化得到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总结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如: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让学生把圆柱体等分成32份,摆成长方体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圆柱体的底面积就是摆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高即摆成的长方体的高,因此,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的体积,从而推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就水到渠成地建立起来,这样的教学真正起到了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升华。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适合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情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射线的概念是相当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我在教学中创设了如下的情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把手电筒打开,朝着一个方向照射出去,这时我们可以把这束光线看作一条射线。通过创设诸如此类的场景,为学生创设了无限的空间想象,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突破升华。想象力要持之以恒地训练,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觉地将实物抽象出图形,能在头脑中清晰地显示出图形的框架,并能把这些图形进行拼摆、组合。譬如:用切拼法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需要想象“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进而借助长方体与圆柱的关系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经常进行诸如此类的训练,学生的空间观念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地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多管齐下,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让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