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双语班识字教学之我见

【作者】 阿不都许库尔·米吉提

【机构】 新疆博乐市乌图布拉格中心学校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着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关键词】文本语境;汉文化语境;生活语境
【正文】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就是说,识字教学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该渗透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
  1、再现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老师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老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绿色。老师又让学生试着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シ”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的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シ”,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既准确地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2、调动生活经验识字。比如学习“玉米”的“玉”字,教师问:“认识这两样东西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①、我知道玉米在春天播种,到夏天可以掰来吃;②、我吃过玉米棒子,玉米味道很好,又香又甜;③、玉米有很多营养,妈妈常要我吃玉米饭;④、玉米可以蒸成馍来吃,还可以做成爆玉米花;⑤、玉米是长在土里的……。这个教学过程,涉及到了学生的生活领域,调动了学生对“玉米”与“王”的感性经验。触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从玉米的生长过程、味道、营养、加工等方面以及“玉米”与植物的关系的感性知识方面作了汇报。这样调动生活经验识字,不仅有效促进识字效率,而且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轻松愉快,情趣化地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的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形象识字。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中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儿童对这些都会很感兴趣。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教“看”,用手遮目成“看”,竹毛制成“笔”,出示毛笔实物让学生观察。学习一些会意字,可画一画图画,如“休、伐、林”等。
  2、游戏识字。小学生天性爱玩游戏活动,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彩的游戏,玩耍世界中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目的,而且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因此,要尽可能地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激活识字教学。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儿歌识字,字谜识字,情境识字等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常用到这就不必细说。
  三、主动探索,创造性识字
  多年来,识字教学大都采用往一的齐步走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就经常引导学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会有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诸如此类的方法,教师就经常引导,让学生行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解除束缚,开放性地识字
  一提到识字,我们总是习惯地想到课本、课堂、学校,这些当然是委重要的,但是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汉字 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因此,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拓宽途径,走开放识字之路。
  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面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书包里的书本……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教师就当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久天长,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反熟悉与识字认字 结合起来。
  2、利用电视媒体识字。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儿童故事片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向家长。如此一来,通过眼看、耳听、口问,不知不觉中,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
  3、利用商业资源识字。当今学生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广告、商标、招牌,可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的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店名叫什么,柜台上的商名叫什么,达到认读的目的。一次也许记不了,但次数多了,与那些字见面的频率也高了,当然认识的也就多了。
  总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教学职就博采众长,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组织教学,不应囿于一种方法。让识字教学充满人文性,学生的利益是唯一的追求,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多认字,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扣珍;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12期
  [2]王献章;情境创设的三种境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书,2013年7期
  [3]李晓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我见[J], 群文天地, 201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