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生物课堂中有效参与的途径创设
【作者】 曹朝阳
【机构】 湖南省永兴县教育局
【正文】 有效参与,是指课堂上全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轻松愉悦地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且思维高度活跃,在特定时间内能取得最高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已成为实际教学中实现主体性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那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参与的途径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
新课程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认为学生是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严格要求。新课程倡导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中,教师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导语激趣、巧设问题串
“课伊始,趣亦生”,教学中的导言是一节课的“热身”,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现象,或是一个笑话一个谜语,只要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就可以。这样,教师一出手就能把学生吸引住,在他们的心里埋下激情燃烧的种子,这些种子一旦被点燃,即有可燎原之势。课堂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如质疑式导入:在讲“遗传和变异”一章时,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刘亦菲长得那么漂亮,而凤姐却那么寒碜?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凤姐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1) 利用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此种方法操作简便、资料来源广泛、呈现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该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细胞器的膜结构与细胞膜之间的关系时,可准备下列两份材料:材料一,人的红细胞膜、内质网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等细胞内膜结构的化学组成;材料二,内质网在细胞内的分布。演示这两个材料的同时,笔者设置问题情景: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是由膜结构构成,构成这些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是否相同?
(2)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置情景
在生物学教学中,会遇到一部分较抽象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情景辅助教学,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相关软件制作的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等动画课件帮助设置问题情景,对于学生理解相关抽象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3)通过演示实验设置问题情景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演示实验来设置问题情景。如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中证明光合作用产物和条件时,教师可向学生演示萨克斯在1864年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通过一定的讨论后很快就可回答设问: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子原有的淀粉;“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天竺葵的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制造了淀粉,同时也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
三、开放课堂,创造参与条件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由于开放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了解到教材以外的知识信息,从而拓宽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开放课堂教学过程,学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建立起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灵活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对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适时根据特定教学内容改变一些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一些新的参与方式,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师生角色反串:即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课时师生位置颠倒,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体验的基础上达到心理上的互通,情感上的互融和教学上的相长。再如,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制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染色体、DNA双螺旋、细胞等模型的制作。
总之,课堂是教师辛勤耕耘的土壤,是教师展示才华和魅力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幸福彼岸。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主动钻研,创设积极有效的参与途径便会让人耳目一新,活力四射、魅力无穷的生物课堂便会形成。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参与
新课程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认为学生是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严格要求。新课程倡导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中,教师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
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导语激趣、巧设问题串
“课伊始,趣亦生”,教学中的导言是一节课的“热身”,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现象,或是一个笑话一个谜语,只要有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就可以。这样,教师一出手就能把学生吸引住,在他们的心里埋下激情燃烧的种子,这些种子一旦被点燃,即有可燎原之势。课堂一旦出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如质疑式导入:在讲“遗传和变异”一章时,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刘亦菲长得那么漂亮,而凤姐却那么寒碜?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凤姐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1) 利用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此种方法操作简便、资料来源广泛、呈现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该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细胞器的膜结构与细胞膜之间的关系时,可准备下列两份材料:材料一,人的红细胞膜、内质网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等细胞内膜结构的化学组成;材料二,内质网在细胞内的分布。演示这两个材料的同时,笔者设置问题情景: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是由膜结构构成,构成这些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是否相同?
(2)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设置情景
在生物学教学中,会遇到一部分较抽象知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情景辅助教学,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相关软件制作的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等动画课件帮助设置问题情景,对于学生理解相关抽象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3)通过演示实验设置问题情景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演示实验来设置问题情景。如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中证明光合作用产物和条件时,教师可向学生演示萨克斯在1864年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观察演示实验,通过一定的讨论后很快就可回答设问:暗处理是为了消耗叶子原有的淀粉;“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天竺葵的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制造了淀粉,同时也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
三、开放课堂,创造参与条件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由于开放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了解到教材以外的知识信息,从而拓宽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开放课堂教学过程,学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建立起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灵活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对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适时根据特定教学内容改变一些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一些新的参与方式,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师生角色反串:即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课时师生位置颠倒,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体验的基础上达到心理上的互通,情感上的互融和教学上的相长。再如,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制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如染色体、DNA双螺旋、细胞等模型的制作。
总之,课堂是教师辛勤耕耘的土壤,是教师展示才华和魅力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的幸福彼岸。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主动钻研,创设积极有效的参与途径便会让人耳目一新,活力四射、魅力无穷的生物课堂便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