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 金冬艳

【机构】 山东省山亭区城头镇中心小学



【正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得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教学中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的学生怕作文,主要原因是,对作文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爱作文,从而自觉地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练习,进而提高作文能力。教学中我们要用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即使我们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再差,也要想办法找他们的作文的可取之处,抓住作文的闪光点,用温暖的语言去鼓舞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他从小学就怕作文。他的作文往往是大家嘲笑的对象。他的作文短短几行,让人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接手这位同学之后,就想办法去激励他。一次作文课上,发现他的作文有几句话写得相当不错,我就抓住时机,表扬他的语言优美,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位同学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里满是泪花,可以看出他十分激动。老师的赏识使他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写一些东西让我看,上课的时候也经常发言。我也相机指导他要观察,多积累,并告诉他一些技巧。他的作文虽然不算优秀,但比起原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究其进步的原因,主要是赏识,赏识可以改变一个人。
  二、注重平时积累
  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积累素材。要想写好作文,学生一定要有丰富知识,而知识的积累在于阅读。我要求学生多读课外读物,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比赛,每周让学生推选一篇好文章在班里朗读,师生共同欣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要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同时在边读边想的基础上还要动笔,养成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书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仓库。时间久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
  三、多思考、勤练笔
  学生积累的素材多是包罗万象,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积累素材进行分类思考,去粗取精,开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运用,否则小学生容易乱套滥用,东拉西扯,内容混乱,中心不明确。学生对素材、命题做到了多思考、深思考,所写文章的内容才会准确真实、有血有肉,文章的立意也会更高了。 
  此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务必要求学生做到多练笔,当学生深入生活获得写作素材,积累了写作知识,就应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实际,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比如,母亲节写《母爱》、父亲节写《爸爸,我想对你说》、教师节写《老师,你亲苦了》,学习了《桂林山水》就布置学生写《乡村美景》等等,因为学生在上课时已被文中的情景所感染,思绪也打开了,这时也是学生最有灵感并乐意写作的时候,这样写起文章才会胸有成竹。 
  四、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XX”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五、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的写作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要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要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理话。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可以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教师不断探索,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相信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