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立足“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 谭代能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红石岩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秉持“少教多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发展性地“少教”,实现学生积极地、理解地、深度地、自主地“多学”。让教与学都达到一种轻松愉悦、质优高效的最佳教学状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大化、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少教多学;优化方法;注重效率
【正文】
  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有效。“多学”,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效。
  一、少教多学,减负增效
  素质教育天天讲,高效课堂人人说。然而,我们许多教师都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教学效率总是研究了又研究,可是长期的教学效果如何呢?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究其原因,不少教师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重“量”轻“质”;重“教”轻“学”;重“课”轻“人”。还前怕狼后怕虎,左顾右盼,担心那里没有讲到,这里没有学好。维书维师,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找不到一丝丝新意,既苦了自己,也害了学生。刨根问底莫过于思想僵化,没有创新,不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其实,转变教学观念非常重要。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让学生亲身体会、亲手实践,才能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教师的“多教”其实是劳而无功的,学生的“多学”才是学生获得真知的有效途径。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好问”。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多学”而忽视“少教”,“少教”不是不教。任何时候,“教”的指导作用都不能缺失,“教”是引导,是点拨,是手段,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学”是有目的的。没有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变成了无头的苍蝇——到处碰壁。因此,教师的作用不能缺位,不能以“多学”取代“少教”,甚至“不教”。
  少教多学,关键是学,目的是教学生多学。只有老师会教,学生才会多学。我们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有效实现增强学生素质,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最大的“教”就是“不教”,最重要的“学”就是“自学”。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引导,学生的学在主动。教得少一点——观察多一点;教得少一点——体验多一点;教得少一点——思维多一点;教得少一点——阅读多一点。小学数学教学就会与时俱进,有条不紊,减负增效。
  二、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是一项促进全人类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人们必须不断学习、学会学习、而且要终生学习。因而,教师最中心的工作就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创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创新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成“乐学”。数学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愉快。因此,少教多学,教师的教是催化剂,是捷径,是效率;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关键、是动力、更是成功。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一定要遵循数学学习的客观规律,按照学生的实际,进行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指导,才能行之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帮助小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探究发现、分析推理、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整理复习等,都是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但教师的教要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思考。
  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的心中。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同学的发言给自己的启发;思考可以一题多解;思考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的秘诀。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就让学生对折圆片,动手量折痕,促使学生认识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圆心,沿着折痕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直径。一个圆中像这样的折痕是描不完的——圆有无数条直径,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都一样。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少教多学。
  三、多措并举,构建高效
  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已经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怎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少教多学的数学课堂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育,学会多措并举,学会新颖别致,学会独树一帜,实施个性化教学。
  首先,学会赏识教育。对学困生需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注重加强培优补差。对学困生要关怀备至,重点辅导,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恪尽职守、无微不至地做到:“两勤”——勤观察、勤记录;“三有”——有信心、有爱心、有耐心;“四不”——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不放弃;“五多”——备课多想到他们,上课多提问他们,作业多巡视他们,批改多面批他们,平时多关心他们。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和优势,要因势利导,激励向上。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深刻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
  其次,注重趣味教学。小学生都有爱玩的天性。小学数学要寓教于乐,促使学生快乐学习。注重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摸一摸,算一算,查一查,猜一猜,尝一尝,说一说等的乐趣中逐渐长大、懂事。例如: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
  99×7+11×27
  =99×7+11×9×3
  =99×7+99×3
  =99×(7+3)
  =990
  又如:75×27+19×25
  =25×3×27+19×25
  =25×(81+19)
  =25×100
  =2500
  还有实例如:美国短跑名将鲍威尔100米成绩是10秒,平均每秒跑多少?蜗牛爬行3小时,能跑30米,平均每小时爬多少?我采取的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学生发现两道题的结果都是10米,这时我就问鲍威尔和蜗牛的速度都是10米,这个10米表示意义的是一样吗?合适吗?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弄清楚含义、道理和方法。
  第三,游戏教学,活泼自然。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活跃数学课堂氛围,还课堂主动权给学生,让小学生在乐中知,体验数学学习乐趣,是值得数学教师关注的研究课题。例如:在学习“单位换算”时,我带领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先将两名学生划分为一组组,相互用格尺测量彼此中指的长度,看对方的中指有几厘米,然后再将厘米换算为毫米。让学生由一厘米等于十毫米,推算出几厘米就是几十毫米。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有效加深了换算单位的记忆,同时也将抽象的长度单位生动化、具体化。
  第四,巧用多媒体教学,更适合小学生学习。多媒体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使课堂变得更精彩。
  第五,融入生活,感悟数学魅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分类》时,我安排学生到商店进行观看,观察售货员是按照什么规律来将物品进行分类的,再让学生带来一些东西,让他们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得到锻炼,又轻轻松松掌握了知识。
  乌申斯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个轻松、愉悦、灵动、充满艺术魅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才是少教多学。
  总之,实施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投入其中,从自身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就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袁飞强;激活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8期;
  [2]石艳平,尚小舟.小学数学少教多学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
  [3]杨永奎.中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现实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
  [4]殷聪聪;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谢彩云.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5年17期。